第05版:特写
3上一版  下一版4
 
环京周边建成130个蔬菜生产基地
怀柔区敬老志愿者协会开启“银天使行动计划”
昌平区公路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全面复工
朝阳区税务局推出“税务专家”暖企服务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4年3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周年农业农村领域结硕果
环京周边建成130个蔬菜生产基地

 

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来,三地立足各自农情特点和功能定位,分别发挥农业产业、资源和科技、人才、市场等优势,重点在产业、科技、生态等方面加强合作,促进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协同发展,取得丰硕成果。

强化组织领导 协同发展合力不断增强

十年来,京津冀三地农业部门积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农业农村专题工作组,明确日常沟通和联席会议等协调机制,签订《京津冀农业农村协同发展框架协议(2023-2027年)》。北京市委农工委市农业农村局牵头成立包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在内的推进京津冀农业农村协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强化职责分工,制定年度工作任务清单,层层压实责任。

在强化政策创设实施方面,紧紧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的“牛鼻子”,明确首都农业功能定位和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印发了《关于调结构转方式发展高效节水农业的意见》《北京市落实〈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发展规划(2016-2020年)〉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落实首都功能定位和农业农村协同发展的具体举措。三地农业农村部门领导多次进行互访座谈,研究解决农业农村协同发展中存在的政策壁垒,落实推进产业、科技、生态、产销合作、人才交流等方面合作事项。

强化产业协作

优势互补效应快速显现

2014年开始,北京市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疏解北京养殖、兽药、饲料等畜牧企业30余家,引导企业和项目转移至河北、天津进行产业布局。这一年,首农食品集团启动婴幼儿乳粉重大项目搬迁,并在河北定州、承德、张家口等地建设奶牛绿色养殖、有机奶源生产基地和生猪育种、养殖、屠宰加工基地,仅承德大红门生猪屠宰加工基地就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700余个,带动上游养殖户5400余家、下游物流企业100余家,每年为当地GDP贡献超20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北京涉农企业在承德市投资千万元以上农业项目119个,投资总额超过220亿元。通过引导北京涉农企业向津冀布局,带动产业发展、群众就业和脱贫增收,有效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和推进乡村振兴。

2011-2018年,北京市累计投入资金1.58亿元,支持北京农业企业在津冀等地区建设174个蔬菜、畜禽外埠基地,年供京蔬菜28万吨、生牛乳17万吨、生猪17万头。2022年,北京市启动了环京周边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工作,计划到2025年建设基地210个,目前已建成基地130个、总面积近10万亩,年供京蔬菜23.6万吨,落实生产经营主体奖补资金3650万元。

三地结合粮菜肉蛋奶果等农产品的生产优势和北京作为重要农产品主销区的市场优势,持续深化产销合作、供需对接。共同组织举办京津冀蔬菜产业发展大会、品牌农产品产销对接会、京津冀中药材产业发展大会,和河北“净菜进京”“津农精品”系列推介活动百余场,畅通津冀优质农产品进京渠道,保障首都农产品市场供应。目前北京市场上约40%的蔬菜和鸡蛋、60%的牛肉、80%的羊肉来自河北;天津水产品供应量占北京消费量60%以上,丰富首都市民“菜篮子”、鼓起津冀群众“钱袋子”的效果明显。

强化科技协同

农业科技水平持续提升

2014年,京津冀三地农科院签订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农业科技合作协议》。2016年,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牵头成立了京津冀农业科技创新联盟,联合开展科技创新攻关与成果转化。目前已获得创新成果359项,包括新产品65件、新品种131个、新技术163项;建设京津冀联合实验室、区域科技创新团队等区域创新平台20余个;开展科技合作项目130余个,项目经费超4.5亿元;建立科技合作示范基地,引进果蔬新品种1700余个和多项国内领先新技术,构建起“京津研发、河北中试、就地转化、率先推广”协同创新机制。京津冀9所农林高校成立了协同创新联盟,实施科技创新联合攻关行动。

十年来,三地农业科研机构、技术推广部门及创新团队紧密合作,通过开展品种联合审定、技术观摩、交流培训、擂台赛等数百场活动,推动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培训技术人员、农业生产者9.6万人次,有效促进了区域农业产业发展。

强化生态协作

共筑区域绿色安全屏障

三地落实大气联防联控责任,推进农村地区煤改清洁能源。目前北京平原地区已基本实现无煤化,全市93%的村庄、96%的农户实现清洁取暖。共同推进密云水库、官厅水库等水源地保护,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化肥农药减量、秸秆综合利用,同步对污水、垃圾、厕所、河道等进行治理,实现流域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实行京津冀植物疫情防控轮流值守工作机制,通过信息共享、联防联控、联合开发阻截管理系统,监测防控能力大幅度提高,同一病虫害发生程度明显减轻。

协同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质量安全追溯应用、检测监测信息共享互认,开展联合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农产品质量安全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农业综合执法协同联动,建立了联席会议、信息共享、执法联动、协同办案等合作机制,有效守护了区域农业农村安全。

□本报记者 孙艳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