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健康
3上一版  下一版4
 
我的善意帮助 为何反而助长了朋友的“负面情绪”?
春季养生把握“三个三” 养肝升阳享春光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24年3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春季养生把握“三个三” 养肝升阳享春光

 

中医养生学认为,“春应肝而养生”。万木吐翠的春天,正是采纳自然阳气调养肝气的好时节。因而春季养生宜把握“三个三”。

“减酸益甘,补脾养肝”——中医认为,肝禀风木,外合于春,故春天人体肝气易亢。肝旺可伤脾,影响脾胃对饮食的消化和吸收。所以,“甘味补脾”就是春季最好的养生方法。在春季可以适当进食大枣米粥、蜂蜜、花生、山药、土豆之类滋补脾胃的食物以及具有清肝养脾功用的黄绿蔬菜、豆制品和各种瘦肉。要少吃过酸的食品,少吃过于油腻的肥肉及糯米团饼等不易消化的食品。

“辛疏温润,进补养肝”——从中医的角度来讲:“肝喜疏散,血需温润”。为了满足机体春季阳气升发的新陈代谢需要,以抵御尚未尽退的春寒,饮食上要适当摄入如生姜、蒜、韭、当归等辛疏温润的药膳,以及牛肉、动物肝脏、鱼肉、禽肉、山药、核桃、芝麻等滋补肝肾精血的食物。

“温凉适宜”——早春乍暖还寒,饮食宜微于辛温,可适当吃些葱、姜、蓼、蒿、芥,祛散阴寒,帮助肝中的阳气升发,与充满蓬勃生机的大自然保持协调一致。此时应少吃寒性瓜类果蔬和冷饮冷食。晚春气温日渐升高。饮食又宜稍偏清补,如进补白参、生地、黄精、枸杞、山药、麦冬,并可适饮绿豆汤、赤豆汤以及绿茶,防止肝胆滋生湿热,要注意不宜进食羊肉、麻辣火锅及辣椒、花椒、胡椒等大辛大热之品,以免耗伤肝血肾精。

春季人体阳气也顺应自然,向上向外蓬勃舒发,养生还应“三注意”。

“春捂”,注意不可捂出汗。春季气候的特点是多变,经常乍暖还寒,倒春寒随时可至,因此万不可轻视。“春捂秋冻”“春不忙减衣,秋不忙加冠”是民间的经验之谈,运用得当,确可获益。“二月休把棉衣脱,三月还有梨花雪”,为适应春季天气多变的特点,人们也创造了一个不无道理的“穿衣气候”,这就是“捂”。但“捂”不可“捂”出汗来,要注意随时增减衣服。

“春练”,注意宜小运动量。适当的“春捂”虽是防病的重要措施,但仍是消极的。积极的防病健身方法是要进行锻炼。春季由于人体阳气舒发,锻炼时需注意保护人体的阳气,避免过度活动对人体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故春季锻炼以小运动量为宜,以不出汗或微出汗为宜。若大汗淋漓,汗液消耗过多,则毛孔开张,易受风寒而诱发感冒等病。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加强体质的最佳季节,合理进补,很有必要。

“春困”,注意多动以消困。春天的气候适于睡眠,加之春夜比冬夜短,使人感到春眠一刻值千金,周身困而无力,提不起精神,这些现象称为“春困”。“春困”不是睡眠不足,也不是病态,而是“生物钟转换”——人体不能适应气温升高的环境变化和体内发生了“血液重新分配”的生理变化所致。所以不应贪于睡觉,而应积极参加体育、文娱活动,以增强心脏功能、改善血液循环和脑部供血,减轻或消除春困。

春游也是消困的好方法。蛰伏一冬的人们,心情多少有些烦闷,久静思动,自然就有了外出踏青之意,沐浴在和风煦日当中,舒展筋骨,呼吸新鲜空气,调节机体的适应能力,对健康大有裨益。(黎洁)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