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特写
3上一版  下一版4
 
京津冀生态环境改善亮出“成绩单”
风雪中,有他们暖心守护
什刹海街道举办元宵喜乐游园会
以“雪”为令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4年2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蓝天底色更纯 含金量更足
京津冀生态环境改善亮出“成绩单”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并发表重要讲话,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到国家重大战略。十年来,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大率先突破的重点领域之一,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画卷在京畿大地逐步铺展开来,绿色成为首都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底色。

本市PM2.5年均浓度连续3年稳定达标

十年来,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成效显著,从繁星无影、河水黑臭,到蓝天常在、清水绿岸,蓝天碧水从“奢侈品”变成了“常见品”,群众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

截至2023年底,京津冀三地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与2013年相比降幅六成左右;重污染天数大幅削减、优良天数大幅增加。其中,北京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32微克/立方米、连续3年稳定达标,蓝天底色更纯、含金量更足,成为广大市民极富获得感的一件实事。三地水环境全面消除劣V类断面,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均动态达到“十四五”国家目标要求。其中,北京市密云水库、怀柔雁栖湖入选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自然美景逐步融入市民生活。

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不断拓展深化

十年来,三地认真践行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率先突破要求,聚焦重点领域,采取一系列硬措施、不断实现新突破。

三地先后签署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率先突破合作框架协议”“十四五时期京津冀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框架协议”,健全完善大气污染联防联控、重点流域联保联治、信息共享、执法联动、突发水环境事件联合应急演练、环评会商、信访举报、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等10余项协同工作机制,协同发展走深走实。

京津冀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发展,大气污染一直是率先突破的最重要一环。三地连续7年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北京市率先实现平原地区基本无煤化,并逐步向山区居民拓展“煤改电”工程,93%的村庄和96%的农户实现清洁取暖。落实京津冀生态环境执法联动工作机制,10个远郊区与毗邻市区县聚焦交界地区严查生态环境违法行为,实现“一地吹哨、三地响应”。从“APEC蓝”“冬奥蓝”到“北京蓝”,实现蓝天常驻。

组成“保水共同体”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京津冀区域同属海河流域水系,互为上下游、左右岸。京冀两地政府先后签署两轮次密云水库上游潮白河流域水源涵养区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官厅水库上游永定河流域水源保护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北京市密云区、怀柔区、延庆区、门头沟区和河北省张家口市、承德市共同组成“保水共同体”,形成了保护者和受益者的良性互动。

聚焦“空间管控、总氮削减”,共同制定实施“潮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规划(2019-2025年)”,统一规划携手保上游好水、送下游清水。落实跨省流域上下游突发水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机制,三地连续7年开展京津冀突发水环境事件联合应急演练,共同提升环境应急监测和处置能力。

在绿色低碳协同发展方面,三地推进京津冀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建设;共同研究编制《低碳出行碳减排量核算技术规范》。北京市充分发挥试点示范引领作用,开展先进低碳技术、低碳领跑者企业、气候友好型区域和气候投融资等试点,发布了全国首个面向车用氢能领域的碳减排方法学,2023年在国家低碳试点城市建设评估中北京市排名第一,北京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连续多年保持全国省级地区最优水平。

新“两翼”绿色发展按下“快进键”

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两个新城,形成北京新的“两翼”,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组成。

北京城市副中心加快建设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围绕绿色产业、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绿色生态、绿色文化六大核心要素,筑牢高质量发展的深厚根基。在生态环境部指导下,高标准承建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CCER)交易机构并已正式启动。 成功入选国家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初步建成气候投融资项目库。携手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燕郊、三河6座污水处理厂按北京市地方标准建设运行。

在支持雄安新区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建立白洋淀流域跨省(市)界河流水污染防治工作机制,京冀两地共同推进白洋淀上游大清河流域水污染治理,房山区与保定市联合开展执法检查,共同保障白洋淀河流水质。

□本报记者 孙艳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