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生活
3上一版
 
初春遇寒潮防护法则要记牢
洗澡后3分钟内完成护肤
天冷总想吃凉可能是体内缺铁
长期侧睡可能影响颜值
孩子近视前常常发出这些“信号”
坚果推荐早上吃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4年2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初春遇寒潮防护法则要记牢

 

近日,龙年首场寒潮袭来。面对来势汹汹的寒潮,公众应如何应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相关专家提醒,老年人、孕产妇、婴幼儿和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慢病患者以及长时间在户外工作或活动的人群,容易受到寒冷天气影响,需要特殊关注。

◆寒潮天气 这些人群需注意◆

老年人防失温 失温是指人体热量流失大于热量补给,从而造成人体核心区(大脑和心、肺等维持生命的主要器官)温度降低,并产生一系列寒颤、迷茫、心肺功能衰竭等症状。

老年人比年轻人更怕冷,由于老年人体力渐衰和活动能力减弱,代谢功能降低,产热相对减少,体温调节功能差,以致在低温环境或接触寒冷后,很容易发生寒颤,出现身体失温,因此在寒冷季节特别要警惕老年人身体失温的发生。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防中风 低温刺激会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肌缺血、血液黏稠度增高促使血栓形成,因此环境温度的骤变会加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导致高血压患者血压急剧上升而发生脑卒中;也可诱发冠状动脉痉挛而导致心肌梗死。

在寒潮天气,人体受到低温刺激会出现交感神经兴奋、全身毛细血管收缩,使心脑负荷加重引起血压升高,还使脑部缺血缺氧加速血栓形成。同时,由于春季气候干燥,人体消耗水分多,容易导致血液黏稠、血流减慢。

提醒: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要注意保持情绪平稳,控制血压,遵医嘱按时服用降压药以防中风发生。

若出现中风早期征兆,比如短暂性视力障碍、眼前出现“黑蒙”、不断打哈欠等,要立即就医。

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防哮喘 冷空气会使鼻咽部的局部黏膜变得干燥,以致发生细小破裂,病毒、细菌容易乘虚而入,造成呼吸道疾病高发。

气温骤降还可以诱发哮喘等疾病的加重。研究发现,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群更容易在寒冷环境下出现咳嗽、气短等呼吸道的症状,这表明吸入冷空气会引起哮喘患者气道功能改变。并且哮喘患者在运动或者户外工作时症状会加重,致使哮喘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另外,当哮喘控制不佳时更容易出现天气相关的呼吸道症状。

提醒:哮喘患者要避免吃得过饱,增加胃肠负荷。避免吃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茴香、芥末、韭菜等均含有挥发性物质。不宜食用产气食物,比如红薯、土豆、黄豆等。

房间内要保持空气流通,注意清理卫生死角,避免细菌堆积引起过敏性哮喘发作。同时要积极锻炼,增强自身御寒能力。

腰腿痛慢性病防复发 长时间在寒冷地带工作、生活或气温骤降期间长时间在室外工作和活动的人群, 容易引起冻伤,使腰腿痛和风湿性疾病病情加重;对孕妇和胎儿也会造成不良影响。

还有研究表明,“倒春寒”时,消化性溃疡,慢性腰腿痛等慢性病也会因气候的变化而导致旧病复发或病情加重。

◆抵御寒潮防护法则◆

保暖护好头和脚:增强抵抗力 寒潮天气首先要注意防寒保暖,重点护好头和脚。戴好帽子,穿双暖和的鞋子。

别胡乱进补:会起反作用 三餐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饮食注意荤素搭配,可多吃蔬菜和水果。同时注意少吃刺激、生冷和难以消化的食物。药补切忌盲目,应在医师指导下有针对性地进补。

洗澡先洗脚:防心脑急剧缺血 气温低时,温热的洗澡水突然从头而至,身体会“措手不及”,引起头部及全身皮肤血管骤然扩张,大量血液集中在皮肤表面,导致心、脑等重要脏器急剧缺血,头晕、胸闷甚至引发心绞痛、心梗等。洗澡前先用热水冲冲脚,待脚部暖和后再慢慢往身上淋水,让身体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

热身后再出门:预防跌倒、骨折 在寒冷天出去活动时,尤其是老年人,先在家里把准备工作做充分,做做热身活动,等肌肉热起来不再僵硬了再出门。

适时接种疫苗:预防呼吸道疾病 建议老年人等高危人群及时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以防感染呼吸系统疾病。

吃的药别乱停:防止病情波动 密切监测血压等指标,发现异常,要及时找医生调整药物。不可随意停药,否则很可能出现病情波动,甚至出现危急重症。

(午综)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