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北京劳动者之歌
3上一版  下一版4
 
汇聚科普力量 点亮科学之光
总结独特工作方法为乘客出行服务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4年1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汇聚科普力量 点亮科学之光
——记北京市日坛中学高级生物教师郑涛
 

郑涛是北京市日坛中学高级生物教师,她创立的“鸢尾花教学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成绩。郑涛深知,教书育人,不只是在课堂。她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社区、医院,沉浸式体验更加真实有趣的科普知识。她呵护每一个学生心中的科学梦,用心浇灌,帮助学生夯实人生底座,成为更好的自己。她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育最重要的还是培养学生们的能力、完善他们的人格。”

强自身 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效能

从师范学校毕业成为一名生物教师,郑涛始终坚信“打铁还需自身硬”。如何让课堂有趣,让知识有吸引力,让学生有专注力,是她一直在思索的事情。经过无数次的实践与总结,她带头创立了“鸢尾花教学模式”。

“我是一名生物老师,总爱用植物来比喻。”郑涛笑言,“因为我觉得这个模式跟鸢尾花的结构有相似之处。鸢尾花有一果实、三花蕊、三花瓣、三萼片,对应到这个模式里,一果实是指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素养的目标;三花蕊是指由生物学科知识、自主探究能力、科学态度价值观组成的三个核心目标;三花瓣是指由阅读、探究、分享三个环节构成的重要的教学流程;三萼片则是由引言任务、资源库建设、翻转课堂软硬件保障三个方面构成。”

在具体操作中,“鸢尾花教学模式”把传统的课堂模式进行了“大翻转”。在传统课堂里,老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该模式下的课堂则是利用互联网科技,倡导学生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强调将知识的内化环节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也就是将学习资源放在网络上,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资源,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回到课堂后,师生可直接对学习内容进行讨论、巩固、提升,进一步提升学生们的课堂学习效率。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为了验证“鸢尾花教学模式”的有效性,郑涛在学校对此进行了实践验证,结果显示,学生们不仅学习成绩提高了,对学习的热情也更加高涨。如今,“鸢尾花教学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认可,有30余所学校进行了实际应用。郑涛通过网络培训教师超过18万人次,众多学生因此受益,对全面提升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起到积极作用。

走出去

科技融入学生生活

高效的学习模式为郑涛和她的学生们赢得了更多探索科技、享受科技乐趣的时间。

2012年,郑涛在学校牵头成立生物MARIMO智享社团,带领学生走进社区、公园、医院开展课题研究,设计并实施了《关心环境 守护地球家园》《守护健康 关爱生命》《身边的鸟语花香》《垃圾分类有我同行》等多个系列的科技主题活动,解决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

日坛中学与秀水社区很近,郑涛多次与社区联系,带领学生们进行社区垃圾分类志愿服务,在宣传垃圾分类的同时,让学生们感受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为社区环境改善作出贡献。她带领学生研究网络热词,为老年人讲解网络词汇、普及网络知识,打通老年人和年轻人沟通的障碍。她带领学生参加首饰创意设计比赛,引导学生用抗体等生物学概念,设计出精美又有寓意的首饰作品。她带领学生创作的《天坛数砖》《琥珀中的蚊子》等科普文章多次被知名杂志刊登。2021年,智享社团受邀在中国科幻大会的青少年创新论坛进行演讲,与全国科幻界的大咖们进行交流和学习。

郑涛还利用周末带着学生去周围的公园观鸟,圆明园、日坛公园、天坛公园等公园内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边走边玩,边玩边学。沉浸式的学习不仅让学生感受到身边自然的美好,还能帮助学生缓解学业压力,让他们获得精神上的力量。”郑涛说。

生物MARIMO智享社团多次受邀在北京市科技节、朝阳区科技节、故宫、首都图书馆等进行科普宣讲,还曾获得朝阳区最具人气社团、最佳生物社团、优秀科技社团等称号。

引进来

互联互动助力梦想发芽

为了让学生更好关注自身健康,认识医学与生物学的差异,郑涛主动联系协和医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北京胸科医院等多所医院,找到多名不同专业的医生,开设了“生物MARIMO智享社团医学主题课程”,围绕与高中生身心健康相关的课题,邀请医生到学校来进行科普和演讲。

“课程刚开始的时候,双方都不太适应:医生们困惑如何将专业知识转化为高中学生能够听懂和接受的程度;学生们好奇医生能带来什么适合他们的科学知识。”郑涛介绍,为此,她特意“传授”给医生们一些授课技巧,并和医生们一起针对课程内容进行磨课备课,调整难度,自己也深入学习相关知识,通过一年多的实践,社团学生针对慢性疲劳综合征进行了研究,并设计了一套保健操。目前,这套保健操在全校进行推广实施。

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也有机会和医生们进行深入交流学习,有些原本就对医学感兴趣的学生,更加坚定了自己的选择。除此之外,郑涛还与其他院校积极合作,希望引进更多的优质资源,开拓学生视野。

“每个人眼中的世界都有着不同的颜色,每个孩子都该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去观察世界,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让每个孩子发挥其独特性。”这是郑涛常说的一句话,在她看来,作为一名老师,她要尽己所能守护好学生们的梦想,并帮助他们不负韶华,实现梦想。

□本报记者 孙艳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