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旅游
3上一版  下一版4
 
龙潭公园品味“龙景观”
迷人的渔港之夜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4年1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龙潭公园品味“龙景观”
龙年将至,寻龙景,品龙韵,别有情趣。而京城唯一以“龙”为主题的公园——龙潭公园,营造了龙吟阁、龙潭、龙字石林、龙门等龙文化景区。徜徉于这“龙的世界”,感受着龙文化的魅力。
 

乘6路公交车,到终点站龙潭公园下车。远远望见一座高大的建筑映入眼帘。走近观看,为三楹重檐、绿琉璃覆顶之门楼,两条金色巨龙悬于檐下,上置黑底金字大匾,题有“龙潭公园”四个大字。整体建筑大气、古朴而凝重。

进入公园,首先来到导游图前仔细观看,但见园中的景观多以“龙”命名:龙殿、龙山、龙门、龙潭、龙亭、龙雕、龙桥、龙吟阁、龙字石林等,尽显龙文化之奇观。

沿着园中甬路而行,便来到百龙亭。它既像是一条船,又像是一座长廊,每根柱子上都有两条金色的巨龙盘旋,气势磅礴。而亭子的上上下下绘有上百条造型各异的龙,别致而耀眼。

由此往东,走过玉龙桥,穿过中心岛文化广场,再走过双星桥,便是龙字石林景区。其围绕晚晴山而建,巨石倚山遍布,或三五成群,或大小相伴,错落呼应,搭配得体,疏密有序,布局自然。而石上分别镌刻着历代著名书法家和名人所书形态各异的“龙”字,甲骨文、秦篆、金文、篆、隶、楷、行、草,各体俱全。有的浑然厚成,锋棱厉露,有的轻柔委婉,从容飘逸,充分展示了书法大家的不同风范和功底。仔细观赏,在一方石上,居然还刻有一条龙,为象形字,大气而有韵。

由此向东不远,是一座以青石筑成的单孔拱形小桥,桥畔刻有“青龙桥”三个字。仔细观看,桥长十余米,宽约三米两,侧桥栏为“龙戏火珠”造型,即构图上以龙和火珠(火焰)组成纹饰,龙为主纹,火珠为辅纹,龙作驾云疾驰状在火珠间舞动,造型极为壮观。在中国传统神话中,龙是东方之神,火珠象征着太阳出海,龙戏火珠如同太阳从东方海面升起,代表着希望和力量。

由此往南,便是名为“龙门”的景观,其以水闸为基础,是一个轩内有闸,轩外有景的景观。“龙门”石壁上伸出一对汉白玉雕龙头,龙头吐水入轩前奇石环抱的龙池,龙池内山石上有草亭、木桥、栏杆形成轩前回廊。“龙门”左边伸进湖中的半岛上,名为“青石腾龙”,是一条昂首朝天作起飞之势的立体青石雕龙。

沿着湖畔小路而行,几分钟之后,来到园中最大的建筑群:龙吟阁。其四面环水,主体是三座二层楼,以长廊并联,中间主楼略高,前出廊,后出厦。殿脊正中有一颗宝珠,两端各有一条长约十米的金龙昂首相向,造型蔚为壮观。置身于此向北远眺,园中的大部分景观尽在眼底。

寻游了半个多小时,我便在此歇息。见一位工作人员在此巡视,便与其攀谈,向他请教这龙潭公园的历史与文化。

据其介绍,龙潭公园位于左安门内,它的南面和东面是老北京的护城河,左安门大街穿湖而过,是一处融北方古典建筑与现代造园艺术为一体,突出中华民族“龙”文化为主题的城市园林。龙潭湖原为明朝嘉靖年间为烧制城砖挖出的大片洼地而逐渐形成的窑坑水域,为古高梁河穿过区域,明代开挖龙须沟,下游污水在这里汇集成湖。20世纪50年代在治理该湖时挖了三个人工湖,称东湖、中湖、西湖,经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提议,考虑到龙须沟河流水汇集于此,与龙须沟形成首尾之势,故取名“龙潭湖”。其中东湖水面最大,1984年建成为龙潭公园。

龙潭湖公园整个景区以“龙”为主题,形成了龙吟阁景区、龙潭景区、龙字石林景区、龙门景区和莲塘花屿景区等五处景区。依山伴水,公园还修建了一座座龙殿、龙山、龙门、龙潭、龙亭、龙雕、龙桥、龙吟阁、龙字石林,竖起了龙女牧羊、巨龙飞腾的雕像,双星桥上彩绘叶公好龙、柳毅传书等民间故事,变成了一个美丽的主题公园。当然,这里不仅有各种与龙有关的建筑,而且种植的树木花草也都巧取龙趣,有龙柏、龙须柳、龙爪槐,给人以“龙”的联想。漫步其间,游人好像在“龙的世界”里前行,无时无刻不感受到“龙”的冲击,那种震撼是其他的景区所体会不到的。正是这里独特的景观、优美的景致,使龙潭公园成为“北京市首批十大精品公园”之一。

告别工作人员,我沿着湖的西岸自南向北而行,最后观赏了位于公园北部的龙潭、龙脊桥。龙潭有龙山建于水中,龙山上有十余座山峰,瀑布从主峰直泻而下,别有景致。龙脊桥为单孔石桥,形似颐和园的玉带桥。置身桥上远望,但见已结冰的湖面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银光。

龙潭公园,真可谓是“龙的世界”,一步一景,龙吟、龙舞、龙跃、龙腾、龙飞,徜徉于此,别有情趣。

□户力平 文/图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