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楼加装电梯、非机动车停车归位、文化墙图文并茂……在创建更高水平的文明城区行动中,西城区多个社区面对老旧小区的民忧、民难,破解难题,便利民生,立足“小切口”,凝聚合力为民办实事,推动文明创建落地见实效。
解民忧化民难
打造美好生活环境
建成于上世纪90年代的广外街道小马厂西社区,老年住户占比高,加装电梯是居民最期盼的项目之一,也让居民切实感受到了创建更高水平文明城区行动中的实效和温暖。
“小马厂南里小区建成于1990年,小区基础设施配套陈旧,养老助幼服务体系建设不成熟。面对这一现状,社区将第一切入点确定为老楼加装电梯工作,以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小马厂西社区相关负责人说,加装电梯工程推进至今,目前社区内17个单元门已完成16个单元门的老楼加装电梯工作。在加装最后一个单元门的电梯时,社区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有居民不同意在本单元楼加装电梯。
社区相关负责人说,面对这一难题,社区工作人员多次入户与居民面对面协商,让居民切实了解老楼加装电梯工作的进展情况,沟通民意,解答居民疑惑。同时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调动社区居民力量,利用议事协商机制,充分引导居民集思广益解决棘手问题;社区还利用“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在相关职能部门积极配合下,最后一个单元门的老楼加装电梯工作难题成功得到解决。
随着小区内17个单元门均加装了电梯,小马厂南里小区老楼居住环境得到了大幅改善和提高,为居民提供了更加便捷的生活条件。“以往很多老住户都为爬楼梯而头疼。现在有了电梯后,每天上下楼去公园遛弯、买菜回家都‘一键即达’,很方便。”社区相关负责人说。
党建引领居民自治
居住环境旧貌换新颜
老旧小区的斑驳旧墙如何焕发新面貌?广外街道茶源社区交出了答卷:社区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引导居民自治,共同打造美好家园。
“茶源社区地处西城区最西端,辖区有18栋居民楼,其中有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老楼,社区环境提升成为居民关注焦点。”茶源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这其中,马连道13号院是典型代表,建于上世纪90年代,长年风吹雨淋导致墙皮脱落、脏污严重。
为解决居民“急难愁盼”问题,茶源社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引导居民参与治理,共同制定方案,提升小区居住环境。相关负责人说,“在更新改造过程中,居民积极参与自治,昔日破旧围墙变身图文并茂的文化墙。”
社区文化墙主要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宣传公益志愿与文明城区建设;与此同时,社区引导将围墙、宣传栏等打造成党建引领公共文明宣传新阵地,提升环境面貌的同时,让文明新风吹向街头巷尾。“以前小区的围墙破旧不堪,如今换上新装,既美观又增添了不少文化气息。”马连道13号院的杨女士对墙体改造赞不绝口,“每天楼下遛弯时,都不由自主地多看几眼。”
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茶源社区将继续发挥党建引领和居民自治推动社区治理创新,通过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居民的主体地位,共同建设更高水平的文明城区,打造更加美好、和谐、文明家园。
便民车棚解民忧
居民有呼必应有需必为
为进一步提升居民文明城区创建意识,德胜街道新明家园社区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便民车棚便是居民关注的一大焦点。“这两年住户电动车、自行车数量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增加,地下停车处和地面车棚已不能满足居民停放需求。”新明家园社区工作人员介绍,新明胡同6号楼、7号楼均为1992年建成,分属2个产权单位,有2个物业单位,这为搭建自行车棚工作的推进带来了难度。
针对此情况,新明家园社区广泛征求社区党员、志愿者、居民意见建议,同时采取入户走访、集中座谈、社区党建协调会、产权物业居民代表座谈会等形式,最终决定使用党组织服务群众经费搭建车棚,再由2个物业单位共同维护车棚日常使用。社区居民张女士表示:“以往每天下班回家看着自行车电动车乱糟糟地码放在楼下,挺闹心,今年社区主动牵头搭建车棚的工作,感觉心里都敞亮了。”
工作人员介绍,“非机动车车主担心车辆被雨雪淋湿,停放无序的问题,因此搭建过程中,社区引导为车棚安装不锈钢龙骨、圆弧起拱PC耐力阳光板,还使用混凝土修补了5处破损的地面。”考虑到电动车充电需求,社区经与城建科沟通,又在此处增设充电桩,以满足居民便捷充电的实际需求。看着自行车棚内摆放整齐的各式自行车和电动车,居民们纷纷点赞。
据介绍,未来,新明家园社区还将继续调研对接居民需求,提前谋划主动作为,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本报记者 陈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