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北京劳动者之歌
3上一版  下一版4
 
生产线机器人“伯乐”
“犟师傅”的降本增效路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4年1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产线机器人“伯乐”
——记SMC(中国)有限公司电气工程师张子康
 

在SMC(中国)有限公司,说张子康是生产线上的机器人“伯乐”,很少会有人质疑。作为首个将机器人“带”上气缸组装生产线的人,他通过自动机械手配合组装设备实现了气缸自动装配、检查、包装作业,大幅削减人工投入。通过一次次的探索实践,张子康不仅帮助公司实现了降本增效,个人也收获了荣誉。

初入职场

“菜鸟”两年成为项目开发工程师

2013年,张子康毕业后加入富智康精密电子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组装生产线设备的开发调试及维护工作。

“刚刚参加工作时从学徒工开始做起,最初一段时间就连设备出现故障都无从下手,只会叫师傅指导,自己再从中学习。”张子康回忆说。虽然初出茅庐毫无经验,但他勤于学习、善于总结和思考,在实践中学习积累了大量专业知识和产品工艺信息,两年后,就从一个不会处理故障的“菜鸟”成长为能够独立负责项目开发的工程师。

2015年,张子康来到公司手机外壳去毛刺项目,负责提升去毛刺工艺效率和良率。在此期间,他应用机器人配套气动风磨笔,反复验证不同材质、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毛刷,调试不同的机器人路径,最终达到预期目标,节省了大量人力,并获得富智康科技集团大功奖励。随后,他又发现,毛刷去毛刺工艺虽然能够节省人力,但是完成品不可避免地会残留毛刷废屑,需要投入人工进行二次去除。

通过对市面上新技术的研究和学习,张子康发现,利用干冰去除手机壳上的铝塑毛刺没有残留物,特别适合项目。经过验证,项目引进干冰机配合机械手实现了自动干冰去毛刺,进一步提高了项目效率。

大胆创新

机器人车间“上岗”实现智能化

2020年12月,张子康加入SMC(中国)有限公司。他希望能在更大的平台上得到更快的成长,发挥更大的价值。

来到新的环境,张子康秉承对技术的执着钻研扎根一线,在气缸组装车间从事合理化岗位工作。在这里,他接触到了一流的气动技术和气缸生产工艺。为了尽快掌握新的技术和工艺,他在工作中认真负责地完成工作任务,并利用工作之余学习。

2021年上半年,张子康提议将机器人引进气缸组装生产线。“此前从没有人做过这项工作,所以无从参考。”成为SMC气缸组装工艺中“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张子康身上的压力倍增,更不敢掉以轻心,哪怕只是自动机械手与密封圈一次小小的“合作”,他和同事们都要演练数十次,“这个环节出错意味着接下来的所有程序都要停下来。”经过半个月夜以继日的不断试验,张子康和他的团队成功实现“机器人与密封圈的对话”, SMC的气缸组装车间自动化生产线上终于有了工业机器人的加入。

后来,团队又通过自动机械手配合组装设备实现了气缸自动装配、检查、包装,从而替代了原有的手工作业。同时,不断优化改善设备程序,使生产节拍由最初的30秒降到了22秒,项目人工投入削减了75%。

不断历练

踏上工匠之路

2021年8月,张子康作为SMC(中国)有限公司代表,参加了第七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北京市选拔赛。凭借理论考核和机器人实操考核取得的优秀成绩,他成功获得了参加集训的资格。9月,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总工会教育培训基地组织的脱产集训中,张子康通过3轮考核在综合评定中晋级三甲,取得代表北京市参加全国比赛的资格。10月,他作为北京代表队选手在成都参加第七届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工业机器人操作调整工赛项决赛,通过最终综合评定获得个人全国亚军、团体全国季军的优异成绩。同时,经北京市职工技术协会认定,他获得北京市职工高级职业技术能手称号。

参加比赛让张子康的技能水平和心理素质得到了极大提升,取得的荣誉让他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技术成才路径充满了信心, “这些成绩对我来说是极大的激励。”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他依然在工作岗位上积极发挥特长,做好机器人“伯乐”——如今,导入机器人在气缸组装工艺得到广泛应用,并使得一些项目成功进入了立项环节。此外,张子康还积极联合公司IT部门推动实现生产车间数字化、智能化。

从气缸组装工艺中没有一台工业机器人,到现在方案设计都在优先考虑应用工业机器人,看到自己的努力得到认可,张子康倍感欣慰。去年,他被评为首届“亦城工匠”,他说:“今后将继续秉承不惧艰难、执着钻研、持之以恒、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工作中不断争创佳绩,为国家的制造强国战略贡献当代青年的智慧与力量。”

□本报记者 孙艳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