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家教园地
3上一版  下一版4
 
家庭教育应该如何 制订合适的育儿规则?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24年1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家庭教育中,制订一套合适的家规是很有裨益的。但不少家长反映这种育儿规则要么不容易制订,要么执行不下去,这其中的原由究竟出在哪里?家规怎么制订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一起来听听专家与家长的意见吧……
家庭教育应该如何 制订合适的育儿规则?

邰怡明 绘图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
“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微信公众号
北京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新蕊云课堂”由北京市妇联主办,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承办、北京出版集团父母必读杂志社协办。
 

刘女士 私企员工 儿子10岁

家规让孩子受益 让父母放松

在家庭中制订规则,在我看来是非常必要且有效的育儿方法。以我的经验来看,“家规”不仅可以高效地管理孩子,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放父母。

最初制订家规,我是受到了儿子幼儿园老师的启发。3名年轻的老师把班级中20多个小朋友安排得妥妥当当,而彼时的我光照顾一个娃就已经焦头烂额了。于是,我模仿幼儿园老师的做法,给孩子做了一张“放学回家活动计划表”:户外活动,回家洗手、吃水果、做手工、吃晚饭、自由活动、读绘本、洗漱……把孩子的日常事项列好后,我便按照顺序引导他逐一完成。执行第一天,我惊奇地发现,做完这些事,竟然只用了平时一半的时间。娃爸同时反映:“你今天好像一次都没有吼他。”从那天起,这张“计划表”就成了我家的“规则”。孩子获得了更多自由活动时间和睡眠时间,我也感觉精神上放松了很多。

随着儿子长大,我家又有了更多新的“家规”,比如“可以和伙伴一起在楼下玩,但是大人叫时要马上回家。”“要先完成作业才能看课外书”等,每次立规矩前,我会先和孩子沟通,告诉他制订后就一定要遵守规则。有时孩子会提出异议,我们也会和他商量,找到彼此都能认可的平衡点。这样,在执行时,孩子会自觉落实,我们也会给与他更多信任。如今,我家亲子关系融洽,可以说,有一半是受益于制订了合适的“家规”。

欧阳先生 律师 儿子9岁

正确认识规则 违规都要受到惩罚 拒绝“双标”

作为一个法律人,可能是由于职业原因,我做事规则意识很强,所以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也时刻叮嘱孩子要遵守规则。作为一个有着多年社会经验的成人,我认为只要是我告诉孩子的规则,孩子就得认真学习并做到。否则将来长大了没有规则意识,就会很难办,最终吃亏的还是孩子。所以作为家长,我认为一定要让孩子有规则意识。俗话说:“养不教父之过。”所以日常生活中我经常会给孩子讲解各种规则,小到逛商场等不能大吼大叫,以及去朋友家做客应该注意哪些礼节,这些都要孩子知道,并逐渐养成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做到。

对家长来说,管教孩子都有一套规则,但经常犯的一个毛病就是“双标”。我也是这样,经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比如说,一个规则告诉孩子之后,就觉得他记住了,并且能够做到,等孩子犯错之后,我就很生气,想吼他。事后回想起来,是我的要求太高,让孩子认识到错误和道歉的同时,我也应该向孩子道歉。但我常常觉得自己是家长,不好意思,就不向孩子道歉,就给孩子一个不好的印象——家长就可以犯了错不道歉,不遵守规则。这其实对孩子的伤害也挺大的。现在我就经常会反思自己的行为,会因为一个不对的行为向孩子道歉,并且给予一定的惩罚。比如我会说:“爸爸错了,希望你能原谅爸爸,爸爸不应该吼你,我应该受到惩罚,你想让爸爸面壁思过半小时,还是青蛙跳50下。”孩子一听就乐了,从此,孩子也会坦然面对自己的错误。人都会犯错,只要改正了依然是好孩子。

范先生 街道工作者 儿子10岁

育儿家规要与孩子共同商定

我从小是被父亲按照“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老理来教育的,他认为“玉不琢不成器”,孩子不听话就骂,再敢犟嘴就动手。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我,不希望孩子重复我成长的老路,我也希望做一个开明温和的老爸,和儿子像朋友一般相处。

儿子从小很听话,这两年他开始有了个人意见,对管教就没小时那么服从了,有时候我说东他就说西,好像故意和我唱反调一样。我意识到孩子开始长大了,不能再像上幼儿园时候那样事无巨细地提要求,所以和他妈妈商量后,我们父子俩开了家庭会议,我提出要在家规中专门制订孩子学习和生活的规矩,此提议得到儿子的认可。

这些规矩包括“学业上的事情尽量自己干,家长不代写作业”“帮助大人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放假期间优先做作业,家庭劳动和休息为辅”“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每天做完作业可以在小区玩两小时”“每天看电子屏幕时间不超过一小时”“去同学家提前打招呼,家长负责接送”“每月至少安排一次家庭日”等等。我们俩逐条讨论,实在有争议的暂时搁置,等双方冷静下来后再继续讨论,其他条款当场通过,开始执行。

因为这些家规是孩子一起参与制订的,效果不出意外的好,他一般都会乖乖执行,有时候犯小脾气不想做了,如果是不影响原则比如家务之类的事,我就要求他尽快补上,如果影响学习的话,我会坚决拒绝,他也表示理解。这些家规不会固定不变,等他进入青春期后肯定可以调整,到时我再和他商量,尊重孩子的意见来定。

国家开放大学教育教学部基础教育学院院长、副教授 王海平

家长应在平等的基础上制订规矩

如何正确制订育儿规则?这需要家长科学把握好“度”。

家长的教养方式包括无条件满足孩子需求、不多加限制的放任型;不关注孩子需求,也不加以限制的忽视型;要求孩子无条件服从,但不允许孩子有独立自主要求的专制型;既要执行规则又鼓励孩子自主,温和而坚定的权威型等等。其中温和而坚定的教养方式是比较理想和值得提倡的。

管孩子之前,家长先要把自己的情绪梳理好,把孩子的情绪安抚好,这样后边开展引导和教育,孩子才听得进去,或者更能理解。这也是尊重孩子自主权的表现。

制订规则时应邀请孩子一起参与,共同商量,家长可以在旁边出主意,这样孩子的执行度肯定会高一点。内容主体应该是孩子做出来的,一是他做完后会认可;二是他执行下去后会成就自我,有一个好的良性反馈,这是培养孩子责任意识的好机会。

当孩子破坏一些规则时,家长不要从心理上过于难受,这未必是一件坏事。因为孩子可能有自己的想法。当下孩子走出去的机会多了,接受的信息多了,了解的东西比老师还多,掌握的一些技能可能比家长要强,学习能力也强,那么他站出来反驳你或者破坏规则就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他可能觉得在这方面他做得更好,也说明他有独立意识,在思考这个问题。

所以家长遇到孩子破坏规则时,不要马上愤怒,要先思考一个问题:你生气的点是在他反对你,还是在这件事情上。如果你生气的更多原因是孩子反对你,那家长要反思,是不是孩子在所有事情上都要听话。

大人经常觉得自己比孩子经验丰富,比孩子年龄长,为什么孩子要反对我?你可能更多的是在意孩子不听我话,而忽略了孩子反对你的是这件事。所以孩子破坏规则或者不听话时,家长冷静下来要追一追原因,为什么不听话,可能跟你想的不一样。

家长如果把孩子看作是一个平等的人,先要反思一下规则,可能是孩子在成长。不要马上动气,要看看孩子违反规则的原因,掌握来龙去脉,多方面沟通,自然就有新的处置方式。

如何把握尊重和限定之间的界限,避免“一管就死,一放就乱”?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家长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随着孩子的成长家长也是有变化的,基本原则是一定要让孩子一步一个脚印去往前走,家长起到辅助、陪伴作用,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父母带孩子的整个过程是一个双向发展和成就的过程,孩子成长了,其实大人也成长了,磨合过程是一个长线任务。家长只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所以把握度的时候,可能需要和老师去沟通,他们能够很好的反映孩子的另一面。

当你把孩子在家里的这一面和在学校的那一面完整拼出拼图后,再设定界限的时候就会有更好的背景,否则界限可能不符合实际。包括孩子破坏规则后,家长要知道前因后果,把整个拼图拼完整后,再和孩子协商建立一个动态规则,并且不要指望短时间内亲子之间的相处模式就能磨合好。

本报记者 任洁 张晶 杨琳琳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