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嘉年华、太空遨游、购置年货……期末季到来,全市小学一二年级率先迎来“乐考”。记者探访多个区发现,不少学校结合低年级孩子的学习认知规律和心理需求精心设计“闯关”题目,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和跨学科实践里认识真实世界、解决实际问题,考出能力素养,也让孩子们对学习多了一份期待与热爱。
精心布置考场环境
童趣题目激发学习兴趣
记者在走访时发现,不少学校精心布置“乐考”的考场环境,创设轻松愉快的考试氛围,让孩子们在乐中考、考中学,提高学习兴趣和期待。
“我最喜欢的一关是‘雪堡设计师’,题目是‘想办法用身体测量教室长度’,我就用步子完成测量,特别有意思。”海淀区五一小学二年级的夏凌羽刚刚完成数学组“乐考”,兴奋地和伙伴介绍起自己随机抽到的考题。
五一小学以“冰雪嘉年华”为主题,蓝色的桌布、缤纷的雪花挂饰让考场氛围感满满,仿佛置身于冰雪世界里。乐考题目也充满冰雪元素,比如语文组的“玉树绽琼花”“美文在冰心”等关卡充分考察学生的汉字辨析、词语朗读等能力;数学组的“雪堡设计师”关卡让学生化身为小雪堡设计师进行现场测量,学会用身体上的“尺子”估测得到大致的结果。
“之前下雪的时候,孩子们在冰天雪地里玩得特别快乐,我们就将这个场景融入到期末综合评价中,希望孩子们能够在一个轻松快乐的氛围里进行闯关活动。”五一小学一分校教学主任吴建欣介绍。
密云区第二小学以“情系航天梦,童心向未来”为主题创设航天探索情境,集综合性、趣味性、探究性为一体,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在“美丽星球,‘语’你遨游”环节,学生通过词语认读、课文朗读、古诗词积累以及口语表达“我的梦想是……”等形式,呈现词语积累和流利表达能力。“漫步太空,‘数’你最棒”环节比较“烧脑”,学生需要通过快速口算、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等实践活动,闯过“航天密码”“开启舱门”“宇宙探秘”三道关卡,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展现自己的数学学科素养。
“学生在闯关过程中,通过情境化探索实践活动,不仅将学科的关键能力考察贯穿其中,也让同学们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密云区第二小学校长宋连军说。
学科融合
在真实场景中解决实际问题
告别纸笔的“乐考”将孩子们从分数中“解绑”出来,很多学校尝试以多学科融合的方式,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个标价是多少?这些年货一共要付多少钱?”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怀柔分校数学组把“购置年货”搬进“乐考”现场,还设置了吃麻糖、拆礼物、做游戏等环节,让同学们在欢欢喜喜过大年的体验中,运用本学期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比如“购物小能手”环节要求学生灵活应用数学课学习的人民币内容,挑选自己喜欢的年货并根据价签付款。“估测小达人”环节要求学生挑选不同长度的麻糖,只有长度估计正确才能吃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量感。“奇妙的图形”是令人期待的拆礼物环节,但礼物只露出一部分,学生需要根据立体图形的特征猜出答案。“数字对对碰”是过年时必不可少的游戏环节,要求学生抽取算式卡片挑战跳绳,跳多少下需要计算来决定,项目既考察计算又锻炼身体,还增添了乐趣。
中关村第一小学西二旗分校开展了融合各学科的“旗娃闯龙关 趣学长本领”跨学科闯关活动,让学生在勇闯“龙”关中动起来、学进去。题目将美术与语文、书法等学科结合起来,孩子们随机选择成语,规范书写并进行绘画创作,一幅幅漂亮的作品跃然纸上;将语文与绘本阅读、心理、道德与法治、劳动等学科有机结合,设计了学有所得、有感而发、言之有理、妙语连珠四个阶梯式闯关任务,从读词语、读课文到诵古诗、讲故事,学生们有的挑战自己,有的组团合作,在考试中积极展示自我。
多元评价
促进师生共同成长
“乐考”虽然是寓考于乐,但仍蕴含考查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核,如何考出趣味性、科学性,对教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设计题目的时候老师们花了很多心思,最终的考卷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提高了他们在情境中设置题目的能力。”五一小学一分校教学主任吴建欣介绍,学校将期末综合测评分为单项闯关内容和期末集中闯关任务,单项闯关任务与整个学期的学习重点一脉相承,融入语文整本书阅读、数学“变废为宝”项目式学习等相关内容,让孩子们对整个学期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集体闯关任务融入冰雪元素,更融合语文、数学、美术等多学科知识,让孩子们的能力得到全方位展示。
“整个闯关过程中涉及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等,希望孩子们把这些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不仅仅学知识,还真正做到长本领。”二年级教师张薇告诉记者。
海淀区星火小学在“玩转学习神奇旅行”主题“乐考”闯关活动中,从学生日常学习习惯、行为表现、基础知识与技能、实践与应用等多个维度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挑战内容。教学干事吴霞介绍,学校此次“乐考”通过将日常评价和期末闯关活动结合起来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更加关注日常学习投入度,也激发了学生对学习价值的认同,同时倒逼教师教学过程的改革与教学理念的提升。“教师必须打破陈旧的教育观念,调整墨守成规的教学策略和教育教学行为,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本报记者 任洁 通讯员 薛雨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