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视窗
3上一版
 
以心琢物 以技传世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24年1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心琢物 以技传世

古旧家具残破的部分,依照原有的造型复原
对于修复古旧家具,刘更生有着自己的理解和独特的情感
刘更生认为,修复古旧家具应遵循“修旧如旧”,还原古旧家具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及文物价值
龙顺成京作非遗博物馆内陈设的木制家具雍容大气,绚丽豪华
在科技时代,一些精美的纹饰依然采用纯手工制作
 

见到刘更生的时候,他正在大师工作室里拿着几片夔龙纹的珐琅在已经挖好槽的紫檀上比划。他告诉记者,他正在做的是清宫旧藏的长案。“这是按照《故宫博物院藏明清家具全集》上给出的尺寸和样子做的仿制品。 这是一件重器,我已经做了3个月了,估计还有1个月就能完成了。” 言语中,他透露出一份期待和喜悦。

刘更生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第五代代表性传承人。从事京作硬木家具制作与古旧家具修复39年,他已经从一名木工成长为北京一级工艺大师。近年来,他先后获得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北京市劳动模范、“北京大工匠”“大国工匠年度人物”等荣誉。由于父亲是龙顺成的一名老木匠,从小耳濡目染的他也对硬木家具制作产生了兴趣。父亲退休后,时年18岁的他接父亲的班来到龙顺成工作。对于别人来说,这是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但对于他却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木工活都是从三年学徒开始,我第一次给木头凿孔时没用心,拿起锤子就往里凿,被师傅从后面打了一巴掌。这一巴掌,可把我打醒了!”刘更生说,从那以后,他开始踏踏实实地学手艺。别人下班回家休息,他就背着一大包废旧木材回家练习。他当时的想法就是“不能给父亲丢脸,要争一口气。”

下锯、凿孔、雕刻……再简单的动作也要重复成千上万次,细微的技艺由此镶嵌进了他的骨髓里。因为不断的练习,他粗壮的大手上反复起泡、扎刺、受伤,但手上的技术也在不断地提升。学徒两年多,他就开始独立工作了。“干手艺行,悟性比学历重要。当学徒,一定要做到三勤,即手勤、眼勤和嘴勤。这是我的经验。”刘更生坦言道。

2001年,刘更生开始参与古旧家具修复工作。20多年来,他成功修复了故宫养心殿无量寿宝塔、紫檀镜框等数十件木器文物。

刘更生认为,修复古旧家具应遵循“修旧如旧”,还原古旧家具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及文物价值。“比如家具上的一点磕碰,可能是一个家庭生活的印记。这不是缺陷,而是历史,需要保留下来。你要是给它补好了,可能看着更完美,但我会觉得它反而缺了点什么。”

刘更生身怀“绝技”,但他对技艺从来不“藏私”。从2008年起,他开始培养徒弟,截至目前已经培养了11人。 “现在,我觉得自己最大的使命与职责就是传承,而且不仅要传手艺,还要把老师傅传给我们的工匠心传下去。这颗工匠心就是吃苦耐劳、精益求精。”刘更生说。

□本报记者 彭程 摄影报道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