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职工大讲堂
3上一版  下一版4
 
在金中都遗址见证建都870年的历史印记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23年12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金中都遗址见证建都870年的历史印记

 

2023年是北京建都870周年。而这870周年建都史的开端,就是源自金中都。不过,说起金中都,虽然在北京的城市发展史上起着里程碑作用,但是由于地面遗存建筑罕见,所以一般的市民对金中都的印象和了解并不多。

为了更准确地把握金中都的历史脉络,我利用6年的时间,系统探访了金中都现存的重要遗迹,试图能寻找出金中都往昔的辉煌。多年的对金中都遗迹的探究让我感到:只有深入了解金中都的历史文化,才能真正把握北京3000多年建城史、870年建都史的历史轨迹……

金中都开启了北京从“城”到“都”辉煌历史

北京历史源远流长,有着3000多年的建城史,而作为首都的历史也有870年,这么长的建城史与建都史,在世界大都市中是罕见的。

据专家介绍,北京建城肇始于周初之分封,时名为蓟。唐宋时期作为北方经济和军事重镇,改称幽州。辽王朝在得到燕云十六州后,升幽州为陪都,称南京,又名燕京,成为五京之一。

随着金王朝灭辽、灭北宋,一路向南扩展版图,原本位置偏西南的燕京变成了金朝疆域中心,迁都成为历史必然。金天德五年(公元1153年),海陵王完颜亮正式迁都燕京,改燕京为中都。定名为中都大兴府。其城址之中心,在今西城区广安门南。

因此,1153年就是北京历史上的一个关键节点:从城市变成了首都。金中都的建立,开启了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的历史,揭开了北京成为全国首都的序幕,并历金、元、明、清各朝而延续至今。

金中都仿照北宋汴京之规制,在辽南京城基础上扩建。中都城在辽南京城的基础上向西、南三面扩展,是辽南京的两倍大。并参照了北宋都城汴京的规划,中都城的东南角,在今永定门火车站西的四路通;东北角则在宣武门内翠花街;西北角在军博南黄亭子;西南角在凤凰嘴村。金中都的特点是,三河三湖,三重城区(宫城、皇城、大城)。

海陵王迁都后,为了彻底阻断金朝贵族企图返回老家上京的后路,又一把火把上京的宫殿等建筑彻底烧毁,以显示其以金中都为中心,号令天下的决心。金王朝120年的历史,其中在金中都约为62年,它最终消失在历史尘埃中,实在令人感叹。好在它开启了北京城的建都帷幕,确立了北京“天下之中”的地位,在华夏都城营建史上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元明清定都北京打下了坚实基础。

金中都水关遗址——唯一完整的金中都建筑遗存

在丰台区右安门外一片居民小区内,凉水河边,矗立着这座不同寻常的博物馆,是1990年10月,北京市园林局修建宿舍楼时偶然发现的。

这个静静流淌的凉水河,就是金中都时期北京有名的河流。是北运河的一条主要支流。全长68.41公里,这条古称洗马沟、桑乾水、莲花河的河道,曾经是辽金两朝最重要的城市供水河道。凉水河,原来此处就是辽金时期的古城墙,现在的水关遗址就在博物馆建筑的地下一层。

这个博物馆是地下遗址与历史陈列相结合的考古专业性博物馆,它以距今840多年前的金中都南城垣水关遗址为基础。它的地下部分是目前中国体量最大的古代都城水关遗址,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和水利设施的重要实例。水关的位置是在金中都景风门西侧的城垣下。它表明,金中都城内的水,从北向南经过水关流入城外的护城河。专家研究表明,建造这一工程用了约1800根1至2米的木桩、530立方米的成材石料、2500个铁银锭榫。它所用人工的数量可想而知。

在地下展厅可以看到,整个遗址为木石结构,全长43.4米,过水涵洞长21米,宽7.7米。2023年这处遗址还被列入北京市第二批水利遗产名录。金中都水关,建于1151-1153年金中都修建之时,是古代城墙下供河水进出的水道建筑。代表了金中都城市建筑的工艺水平。水关又称“水门”、“水涵洞”、“水窦”,是河道沟渠穿过城墙的通水口。这处水关遗址不仅是一处水利遗产,还是金代城墙的重要见证。

金宫殿故址——北京建都肇始之地

由于金中都的被毁,要想彻底复原它曾有的富丽堂皇是不大可能的,只能不断随着考古的新发现,增加新的遗址景观。既然金中都是北京的肇始之地,那么其地标性纪念建筑也尤为重要。

在二十年前,北京市政府在西城区的滨河公园建立了建都纪念阙。这是在金代皇宫主殿大安殿的遗址处所建。它坐落在西二环白纸坊桥北、滨河公园中。走在这个狭长的带状公园——北京营城建都滨水绿道,仿佛走进了金代的历史长河。建都纪念阙占地760平方米。地面以花岗岩石材铺装,其上镶嵌有铜质的金中都城平面图,由座基、柱身、顶盖三部分组成。地面和基采用花岗岩石材铺装,上为四根青铜柱,斗拱与柱础相辉映,象征着一个规模浩大的宫殿。这里就是金代的皇城中央之所在。

金中都公园——金中都的“地上博物馆”

如同金中都水关遗址一样,建于2013年的金中都公园,对很多人来说,也很陌生。这是在金中都宫殿遗址上建立的公园,距离建都纪念阙也就是几百米的距离。看似很普通,其实可以说是金中都的地上博物馆。公园依河而建,东西宽200米,南北长约1000米,占地75亩,因此是一个袖珍式的遗址公园,走半个小时就能把公园走一遍。

为了深入了解这个仅存的金中都遗址公园,我前后来了两次,每次都感受不同。一进入公园,这里浓郁的金代文化元素就感染了我。如高耸的阙门、平直的跌水墙、铜坐龙、石虎、文臣、侍俑以及双龙纹等作为文化装饰符号,置于景墙之上,配以斗拱、莲花座、喷泉,让人不禁感受到金代文化的洗礼,深化了对金中都历史的认知。

公园内有一个小型博物馆,正在举办建都870年展览,对金中都的历史梳理得很到位,很多金代知识,我也是在这里学习到的。难能可贵的是,这里还有很多金人建都的造型雕塑、金中都纪念阙,地上还刻着金中都的地名,公园以金代风格为主。虽然已没有一个出土文物,但这些仿制品也都是栩栩如生,饱含着历史的沧桑,体现“唐风宋制”的营建法式,由南到北设置城台掠影、营城建都、金人游牧、主入口广场、宣阳驿站五处景点,通过立体生动、内外结合的方式,营造出浓郁的文化气息,使公园成为传承历史文脉的重要所在。金中都公园核心主题的主景观雕塑《营城建都》,讲述了海陵王完颜亮迁都改制,由此揭开金中都作为北京建都之始的典故。伫立在这个雕塑,我不能不佩服当年年轻的海陵王,他力排众议,把金国的都城从一个偏居一隅的小城,搬到几千里之外的北京。北京城的历史,也是从870年前的那次重大决策,揭开了更加壮丽的历史篇章。

主讲人介绍:

赵强,资深出版人、编审、知名时评人,曾在多家出版机构担任重要职务。著有杂文集《楞客天下》《出版行旅—总编辑手记》等7种,在100多家媒体刊发2000多篇杂文、评论、散文等。为北京杂文学会会员,至今仍笔耕不辍。业余时间致力于对老北京古都文化的探索。

□主讲人:赵强 文/图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