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医学有“天人相应”的观点,人生活在自然界,一年四季,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的气候特点必然影响到人的生理和病理。不同的疾病则有不同的发病季节,如慢性支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多在寒冷潮湿、气候多变的冬季发病,冠心病也不例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心脏康复中心副主任医师贾耀文提醒, 隆冬季节,寒风刺骨,气温持续走低,应谨防冠心病发作。
寒冷天气冠心病发病率高
在寒冷、潮湿和大风天气,冠心病发病率高,这是因为寒冷刺激,特别是迎风疾走,易使交感神经兴奋,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体循环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多。同时,也可诱发冠状动脉痉挛,使管腔持续闭塞,或挤压斑块使内膜损伤。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使管腔急性堵塞,也可导致急性心肌梗塞。据医学实验,当吸入-23℃的冷空气,心电图便会出现类似心绞痛的改变。
因此,在严寒季节,冠心病患者应注意御寒保暖,减少户外活动,以防疾病发生。有冠心病的人除了注意不做剧烈运动,避免情绪激动、调节饮食、禁绝烟酒以外,对气温的变化必须特别警惕,在气温突降时要注意保暖。平时要根据个人身体情况加强耐寒锻炼,以改善心、肺功能和体温调节功能,提高机体抗寒能力,增强体质,适应气候的变化。
此外,除了要注意身体的保暖外,手及面部防寒也很重要。当手、面部受到寒冷的刺激后,也可通过迷走神经的作用而引起冠状动脉收缩。专家建议患冠心病的中老年人冬天切莫忽视手、面部的保暖;风雪天应尽量不要外出;洗衣、洗菜不要把手长时间泡在凉水里;清晨不要在寒风中锻炼活动。
科学睡眠最重要
注意睡前保健 冠心病患者晚餐应清淡,食量也不宜多,宜吃易消化的食物,并配些汤类,不要怕夜间多尿而不敢饮水,饮水量不足可使夜间血液黏稠;睡前看电视也应控制好时间,不要看内容过于刺激的节目;按时就寝,养成上床前用温水烫脚的习惯,然后按摩双足心,解除疲乏。
注意睡眠体位 冠心病患者宜采用头高脚低右侧卧位,减少心绞痛的发生。若病情严重,已出现心衰,则宜采用半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避免左侧卧或俯卧。
注意晨醒时刻 清晨是心绞痛、心肌梗塞的多发时刻,而最危险的时刻是刚醒来的一刹那。因此,早晨醒来的第一件事不是仓促穿衣,而是仰卧5-10分钟,进行心前区和头部的按摩,做深呼吸、打哈欠、伸懒腰、活动四肢,然后慢慢坐起,再缓缓下床,慢慢穿衣。起床后及时喝一杯白开水,以稀释变稠的血液。
合理运动 调整用药
对于喜欢冬季户外运动的冠心病患者,合理的运动有利于保健,但应注意以下几点:
血压和脉搏正常才可进行运动;控制运动量;中午以后锻炼为好,如果有些人习惯清晨锻炼,在锻炼前最好空腹喝一大杯水;不进行竞技性体育活动,循序渐进,持之以恒;餐前餐后不宜活动,原则上在餐后2小时以内不锻炼,运动后一小时内不进餐或饮浓茶;运动后不要马上洗浴;运动前要做好准备和放松活动;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阳光直射和迎风锻炼;随身携带急救药盒。
另外,冠心病患者在夏季因血管扩张等原因,发病率降低。一些合并高血压的患者血压容易控制,所以有将降压药物、冠心病药物减量应用的现象。进入秋冬季节,要重新监测血压,或者尽早找医生适时调整冠心病预防药物的种类和用量,防患于未然。
哪些症状提示有冠心病?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现下列情况要及时就医,尽早发现冠心病。
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闷痛,或紧缩样疼痛,并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续3-5分钟,休息后自行缓解者。
体力活动时出现胸闷、心悸、气短,休息时自行缓解者。
出现与运动有关的头痛、牙痛、腿痛、上腹痛等。
饱餐、寒冷或看惊险影片时出现胸痛、心悸者。
夜晚睡眠枕头低时,感到胸闷憋气,需要高枕卧位方感舒适者;熟睡或白天平卧时突然胸痛、心悸、呼吸困难,需立即坐起或站立方能缓解者。
用力排便时出现心慌、胸闷、气急或胸痛不适者。
反复出现脉搏不齐,不明原因心跳过速或过缓者。
为尽早发现冠心病,40岁以上人群应定期进行相关体检;如果检验结果不正常或有其他的易患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应每5年进行一次或更多次血胆固醇化验。此外,每年进行一次血压检查和血糖检查。若出现上述症状后,就要请医生决定是否需要接受心电图检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是诊断冠心病最有效的方法。
□本报记者 陈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