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北京劳动者之歌
3上一版  下一版4
 
“95后”老师支教科尔沁校园刮起音乐旋风
“我已经把车站当成了自己的家”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3年12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95后”老师支教科尔沁校园刮起音乐旋风

 

工作刚满两年就主动报名去内蒙古支教一年,他的决定让同事们惊讶不已,这位“95后”教师能为当地学校带去什么变化?当地师生能接受他吗?芳草地国际学校富力分校音乐教师郑学铭用行动给出答案,被科尔沁左翼后旗教育体育局授予“京蒙协作先进个人”称号。

向当地同行分享北京音乐教育经验

郑学铭出生于1996年,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北京工作。2021年9月24日,刚刚工作两年的他得知学校征集赴内蒙古通辽市支教的老师,从小就很独立的他主动请缨,希望把北京的音乐教育带给当地孩子。了解不同地方教育的多样性、学习传统音乐出身的他也想去辽阔的大草原上深入调研民族音乐,促进专业研究。

9月27日,郑学铭和朝阳区其他六位支教老师出发,来到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甘旗卡镇中心学校。他被任命为体卫艺主任,并教六年级音乐课,开启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

举办讲座、听评课、上公开课……郑学铭通过多种方式与当地同行交流研讨,分享北京一线教师的专业经验。他帮助当地老师申报了市级课题《单元整合背景下民族器乐教学研究》,到他离开时课题基本完成结题。

郑学铭还积极与朝阳区在当地支教的同行合作,设计了一系列双师同堂课例。其中,双师美育课《乐诵长相思》以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为文本载体设计板块式教学,语文与音乐专业相结合,引领学生更好地体验诗词的音韵之美,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美育教育,受到学生和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

多种方式改变学生只听“口水歌”的局限

除了音乐教学外,郑学铭在校领导的支持下举办了艺术节、科技节等多项活动,丰富学生们的校园文化生活。他也因此在学校内“出了名”,孩子们对这位远道而来的支教老师不再感到陌生,而是会主动凑到他身边和他聊天。

在和当地孩子的接触中,郑学铭注意到他们喜欢通过网络了解外面的世界,但社交平台的广泛传播,让孩子们沉迷于短视频,爱听平台推荐的“口水歌”。

“对价值观未成型的学生来说,接受高品质的音乐能够提升他们的艺术审美,一个人的眼光和审美是推动成长与发展的永续动力。”郑学铭要给学生们介绍更多音乐门类,让他们不再局限于流行歌曲中。

在校领导和同事的帮助下,郑学铭先是从课堂入手,组织小组活动,通过音乐律动操让学生们动起来,用身体感知音乐元素。同时,他相信好听的下课铃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就更换学校上下课铃声,让学生们交来一些喜欢听的乐曲,根据这些曲目的范围、音乐风格以及类型进行补充,增加《土耳其进行曲》《summer》等具有经典元素的流行风格作品。他也照顾老师们的感受,加入一些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流行老歌,当蔡琴、罗大佑等歌手的声音响起后,老师们感到仿佛穿越回自己的青葱岁月,非常解压放松。

郑学铭还给住校生提供音乐影像播放室,在晚饭后的半小时休息时间内播放一些适合学生观看的音乐电影,例如《动物总动员》《放牛班的春天》等,帮助他们开启眼界,接受音乐的熏陶。

住校生小李两周才能回一次家,谈及此事神情透着落寞。观看了多部音乐电影后,小李的表情渐渐舒展开,和同学、老师的聊天话题变多了,透露出对外界、对音乐的向往。一次下课后,郑学铭看见正在认真聆听下课铃声的小李正随着音乐轻微晃动身体,完全沉浸其中。

带领孩子们走进美妙的合唱世界

为支教学校成立合唱团,是郑学铭做出的又一项尝试,因为他认为合唱教学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他走进各班挑选了近50个合唱团员,精心选择适合孩子们的音乐作品,带领他们走进美妙的合唱世界。

《四季的问候》《少年郎》《萱草花》……孩子们唱响一首首经典歌曲,用声音拥抱生活、歌颂亲情、宣扬青春。孩子们和郑学铭的关系日益紧密,在楼道里看见他就会热情地围过来询问,“郑老师,我们这周排练吗?”从他们质朴的笑容中,他看到音乐的力量。

在全旗教研活动中,学生合唱团演唱了《萱草花》,旗政府的一位领导惊讶地评价,“孩子们的歌声让我太感动了,没想到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唱得这么好!”

女生小月的父母都在外地工作,独自住校的她总是戴着一顶黑色帽子,性格内向孤僻。参加合唱团后,小月接触到多种类型音乐,在排练《萱草花》时她想到很久没见过爸爸妈妈,禁不住小声哭起来,老师和同学们都过来安慰她。得到大家的关爱和鼓励,小月不再像过去那么压抑自己,而是勇敢接受机会,自信地走上舞台,出色地完成校园科技节的主持任务。之后的小月性格越来越开朗,不再戴黑帽子,陆续又参加了一些主持活动,如今已顺利升入中学。

继学生合唱团之后,郑学铭又组织起教师合唱团,丰富当地同行的业余生活。得知学校没有钢琴后,他主动出资捐赠了一架钢琴,让师生感受更加丰富优美的音质,希望更多怀揣音乐梦的孩子和老师能够在此收获快乐。

此外,经由当地教师介绍,郑学铭利用休息日去了很多民间艺人家里做田野调查,搜集了20多首民歌以及一些民间音乐故事。他学会演唱《四海》《鸿雁》等蒙语歌曲,还在校园文化节和“中华民族一家亲联谊会”中,与师生们共同用蒙语演唱歌曲,收获台下的热烈掌声。

“在这辽阔的草原上,我们从来悠然自在,草原我的草原,吉祥如意的家园……”如今已回到北京工作的郑学铭难忘科尔沁支教经历,不仅经常哼唱《我的草原》,还把蒙古族音乐带到北京课堂上,让北京孩子了解内蒙古的音乐文化。他说,希望能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所作为,将蒙古族音乐运用到更多地方,为传承民族音乐尽一份心力。

□本报记者 任洁 文/摄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