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旅游
3上一版  下一版4
 
黄叶热恋榜上村
黎族民居船形茅草屋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3上一篇 2023年11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黎族民居船形茅草屋

 

在海南旅游,我看到了独具特色的黎族建筑——船形茅草屋,独特的构造,古老的工艺,环保的建筑,黎族先人的珍贵遗产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

船形茅草屋坐落的白查村,是海南省东方市的一个黎族村庄。汽车在雨林茂密,崎岖蜿蜒的山路上行驶,当爬上一处高岭时,眼前出现一处不大的盆地,盆地靠山的位置,排列着一座座茅草房,它们敦实厚重、静谧安详,在高大的椰子树、芒果树的掩映下,古韵沧桑,有如画境。

白查村的船形茅草屋是极富黎族特色的传统住宅,黎族人称其为“布隆亭竿”,意为“竹架棚房子”。船形茅草屋是黎族先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所用材料完全就地取材。建造时,先在屋址中间立三根高大的戈额(黎语木头柱子)象征男人,两边再立6根矮的戈定(黎语柱子)象征女人。三高六矮的九根柱子,扎下了茅草屋的根基,象征由男人和女人组成的一个家庭。柱子之上搭上粗木竿,木竿之上再用藤条捆扎竹竿,这样就形成了屋顶骨架,骨架之上覆以茅草,捆扎牢固,一个完整的屋顶就形成了。房子分为前后两节,门向两端开,屋内地面采用黏土浇水,踩平晾干,平整坚硬。船形屋的墙体同样用竹竿扎牢,用茅草、黏土和水搅拌成糊,涂抹成光滑的墙面,密不透风。建筑船形茅草屋时,虽然极少用到钢铁材料和石材砖块,但其异常坚固,可伫立上百年,体现了黎族人过硬的建筑工艺。古往今来,黎族人保持着良好的生态意识,即使船形茅草屋拆迁移除,也不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几十天后,原地又会草木葳蕤,繁花似锦。

船形茅草屋整体从外形上看酷似一艘倒扣着的木船。相传,黎族祖先当年登上海南岛时,由于没有栖身之地,为防日晒雨淋,就将所乘木船倒扣过来,在里面居住,后来所建的房屋也沿袭了这种倒扣的船形模式,茅草屋长而阔,屋檐低矮,形成的坡度防风又易于泄雨。居屋一般离地约有半米高,既防潮气又防害虫野兽。屋里大多只设门不开窗,这样虽然通风采光不良,但可以保持干燥凉爽,居住舒适安全。“三石灶”是黎家屋里的传统厨具,其上面架上锅罐便可蒸煮食物,方便实用的同时,又保持屋内的温暖干燥,灶烟还可防草木遭蛀虫的侵蚀。防火是茅草房的一大关键,村子里一旦发现火情,马上鸣锣敲钟,听到警报,男女老少都会带着工具前来施救,体现了黎族人团结互助的良好品质。

白查村意为“水田边树林里的村庄”。从村名中,我们可以掌握黎族村落的选址原则,即“村后有山,村前有田,村中有树,靠近水源”。另外,背靠大山也可以有效阻挡台风的侵害,堪称生态宜居,山清水秀的一方乐土。

白查村是海南船形茅草屋保存最完整的自然村落之一,现存船形茅草屋80余间,包括隆闺(儿女房)、谷仓等。这里凝聚着黎族人千百年来的房屋建筑智慧,记录着黎族人生存发展的轨迹及黎族的历史与文化传承脉络,也留下了黎族先人最原始的生活印记。船形屋也因此被誉为“黎族最后的精神家园”和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民居的“活化石”。

夜幕低垂,一间间“沉睡”在绿意中的船形茅草屋“苏醒”过来,盛装打扮的黎族男女青年,燃起篝火,吹起鼻箫,唱着动听的情歌,跳起了欢快的打竹舞。我情不自禁地也加入其中,红红的火苗在人们的脸颊上跃动,自然和谐,淳朴美好,透露的原始美感仿佛置身于垦荒耕种的远古年代!

□刘忠民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