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让更多年轻人与艺术夜校双向奔赴
“零工夜市”让家门口找工作更方便
“工”益培训 为职工生活添色增彩
“以竹代塑”
给“代骂服务” 贴上法治“封口胶”
职工亲子工作室提升职工家庭幸福感
规范预付式消费 要拧紧监管链条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3年11月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更多年轻人与艺术夜校双向奔赴

 

艺术夜校的广受欢迎,反映了年轻人对美好生活的一种真切向往和客观需求。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也应秉持笃信好学、求知创新的态度,积极加入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新阵地,努力在艺术夜校中不断接受文化熏陶、提升审美能力、丰富精神追求。

白天上班,晚上学艺。近段时间,上海年轻人“下完班、上夜校”的夜生活方式在社交媒体中“出圈”。区别于20世纪80年代的那波夜校潮,这届年轻人热衷的夜校课程更丰富多元,从非遗技艺到传统手艺,从运动健康到生活美学,有的课程甚至“60秒内全部抢光”。看似“无用之用”的课程,为何如此受到身处职场的年轻人追捧?(11月5日 新华网)

夜校,曾经是一代人的美好回忆。上世纪八十年代,工人夜校、农民夜校等非常普及,从扫盲识字、提升文凭的文化学习,到技能培训、职称考试的业务学习,应有尽有。不少年轻人通过夜校求知识、学本领,以弥补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的短板。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全民教育体系的完善,各种传统夜校已逐渐消失。如今艺术夜校的回归,则是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升后,对于艺术审美和精神生活的更高追求,其价值内核也有新的时代意义。

据介绍,上海市民艺术夜校创办于2016年,聚焦“社会大美育”目标,通过延时开放、公益性收费的方式,在晚间时段面向18到55岁的中青年人群开设艺术课程。艺术夜校开办至今,分校和教学点、课程不断增加,目前已覆盖上海全部16个区。500元12节课、每节课90分钟,正规的师资队伍、丰富的课程内容,一下子抓住了年轻人的心,并多次登上热搜。他们将这里看作“都市中的艺术家园”和“忙碌工作、生活之余的心灵栖息地”。

艺术夜校不只是年轻人单方面从公共文化服务中获益,也是一场“活起来”的文化与年轻人精神需求的双向奔赴。对于年轻人来说,在社会竞争之下,与紧绷的职场环境相比,艺术夜校更能营造出一种轻松、和谐、美好的氛围,年轻人走进夜校,不仅能学习一些感兴趣的技能,还能舒展心灵、释放情感。对于公共文化机构来说,不仅为其注入了青春活力,还盘活了资源,既让年轻人找到了触及文化艺术的门路,也让传统技艺有了更大意义与价值。

艺术夜校的广受欢迎,反映了年轻人对美好生活的一种真切向往和客观需求。除了上海,目前广东、浙江等地也涌现出丰富多样的夜校课程,以及针对年轻群体的文化活动,让更多年轻人在工作之余学习充电、放松身心。比如,广州青年文化夜校于今年9月在市青年宫青年剧场正式启动,为18岁以上青年定制专属“文化套餐”,通过“1+N”的模式,即每月一个主题,每周一期不同内容,帮助青年触及更多领域的文化知识,培养爱好、提升素养。

值得关注的是,艺术夜校火爆之后,供不应求的突出矛盾成为新“痛点”,当然也有人把夜校视为低价“兴趣尝试班”,上了几节不感兴趣就不来了。要把这件民生实事办好,不仅需要深入研究年轻群体的需求和特点,着力打造新场景、新举措,还需要结合本地艺术特色,借助社会力量、盘活社会资源,将其与公共文化阵地的服务有效嫁接,积极为年轻群体提供便捷、有趣、物美又价廉的文化产品或项目,使年轻群体文化需求得到有效释放。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也应秉持笃信好学、求知创新的态度,积极加入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新阵地,努力在艺术夜校中不断接受文化熏陶、提升审美能力、丰富精神追求。

□付彪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