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带着我的眼睛腾空而起,一个“几”字呈现出三湾的风姿,这“几”字好像是黄河几字弯的微缩版。蓝天之上,白云朵朵,倒映在三湾湿地的水中,若片片风帆在水中停泊。
一条沟通南北的大运河,巨龙一般在中国的大地上蜿蜒游动了两千五百年。它是那么古老,但扬州段运河在两千五百年间,又从来都是以年轻态展示在世界的面前。
扬州可以自豪地说,华夏的一部运河史,是从扬州开篇的。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为实现个人野心,北上争霸,在此挖下了第一锹土,开凿出邗沟,这就是大运河的起始河段。三湾,就在这起始河段之中。
三湾形成于明万历年间。古运河扬州城区段南部水流湍急,常致槽船发生事故,当年的扬州主政者利用“三湾抵一坝”的原理,让原有的百多米的河道改弯后,变成了近两公里的水道,水流因此变缓,水波不兴,从而提高了漕运的安全性。著名的扬州三湾由此形成,从此这里静水流深,通航顺畅,一河碧流迤逦南去,由瓜洲注入长江。
随着时光流转,三湾的漕运功能逐渐退化,如今不再发挥实际的运输功能了。这样也好,失去了点点帆影,静默了机械的轰鸣,嘈杂也远远地退却了,尽显出三湾的恬静之美。
三湾运河的北头,横跨着剪影桥。剪纸桥的东岸矗立着一座高塔,名曰大运塔,可在古老的扬州,这大概是最年轻的一座塔了。这座塔是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主体建筑之一。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外形如一艘巨船,有人说它里面所展示的,是“一本中国大运河的百科全书”,精彩地向人们讲述着中国大运河的前世今生。它集文物保护、科研展陈、社会教育为一体,全流域、全时段、全方位地展示着大运河的历史文化。
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里虽摩肩接踵,人流如织,可不夸张地说,三湾湿地才是这个风景区最大的亮点。
整个湿地林木森森,水草丰茂,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筛落在水面上,像洒落的片片金币,一河的波光粼粼……据悉在三湾核心区就拥有五百多种植物。
不过在草木葱笼的三湾,最夺人眼球的应该是那片琼花林了吧。四海无同类的琼花花形似蝴蝶,洁白若玉,清新恬淡,其先是外圈大花盛开,然后内里小花依次绽放。外边花大洁白无瑕,聚在内部的小花如珍珠般绽放,是一种奇特而稀有的名贵花卉。传说当年隋炀帝为了到扬州看琼花,才修凿了运河,这可比冲冠一怒霸气得多,也奢侈得多了。如今,琼花是扬州的市花。在扬州,琼花被看作是一种意境,一种韵味,成为中国文化中浓郁的艺术符号。
除琼花林外,三湾湿地还植有樱花林、梅香园、水杉林、桂花园……这里水清岸绿、鱼翔浅底、鸟欢花香,刚见“小荷才露尖尖角”,又闻“青草池塘处处蛙”。步行其中,忽听水面“泼刺”一声,惊扰到了我在树丛间寻觅鸟鸣的目光,原来是一条鱼儿跃出水面,溅起一朵浪花,荡开一圈涟漪。
“应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有人说三湾的鸟比人多,说的是核心区域栖息有四五十种鸟类,黑水鸡、红头潜鸭、灰喜鹊、白头翁、乌鸫、椋鸟、杜鹃、翠鸟、戴胜等等常年在此自由地嬉戏玩耍,白骨顶鸡、喜鹊、黑翅长脚鹬等在这里建窝搭巢,甚至有一些候鸟如小白鹭、红嘴鸥们“乐不思蜀”,让人担心它们会不会成为三湾的留鸟。
我的“担心”是有依据的。一天,三湾附近有位居民家的阳台上来了一对鸟,据说这种鸟是瑞典的国鸟,名叫乌鸫。乌鸫决意在此建家。随后,便有一只只小乌鸫破壳……人与鸟就这样相安无事地相处着,生活着,真是“人来鸟不惊”啊。
□赵宽宏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