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北京地铁10余年,北京地铁机电分公司维修部副主任隗合远以让乘客安心乘梯为己任,秉持工匠精神为电梯“把诊问脉”,逐渐成长为业内行家里手。他编撰《电梯应急救人操作手册》,创新建立维修元件档案,并先后获得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职业技能竞赛电梯维修工第一名、“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高级技术能手”等荣誉。
将技术经验融入地铁扶梯安全运营中
隗合远17岁从技校毕业后,最初在医院维修一些电视、电话等小型电器,凭着对技术的热爱,他转战直梯维修领域,由于善思勤学,逐渐在业内闯出一些名堂。但这对他来说远远不够,他的心里一直埋藏着一个愿望:“如果能把技术用在地铁这个庞然大物上就好了。”
2011年,隗合远如愿以偿进入北京地铁机电分公司,开始了人生新的旅途和挑战。初入地铁,他怀着满腔热忱投入到工作中,迅速适应了公司对人员和设备的管理模式,很快将以往的直梯维保技术和工作经验融入了地铁电扶梯设备管理维修中。
工作不久,隗合远被委以重任解决地铁9号线直梯故障难题。他一有时间就去现场研究直梯门机皮带运行方式,经过反复试验最终找到了最佳方法,即通过调整门机皮带位置,避免门机皮带与旋转编码器剐蹭,彻底解决了门机皮带的非正常磨损问题。
面对烧脑的技术难题,在隗合远的字典里从来就没有“退缩”二字。他仔细梳理安全回路开关,了解工作原理,带着同事一起研究直梯应急放人回路问题,全面检查后发现了轿顶安全开关存在松动风险,随即组织对轿顶安全窗开关的紧固基座及把手进行焊接加固,规避设备运行中因安全开关动作导致的困人故障隐患。
努力钻研成为一专多能人才
隗合远认为比赛是激励自己取得进步的最好方式,“赛前培训对我的影响真的很大,新知识像潮水一般向我涌来,我如同一叶扁舟握住了前进的船桨。”回忆自己直梯维修技术何时取得飞跃,他认为恰恰是在以赛代练的那段时期。
隗合远告诉记者,他曾先后参加了两次北京市级比赛:2012年,他参加第十五届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职业技能竞赛电梯维修工比赛,止步于复赛让他心有不甘,于是铆足了劲去学习、钻研,对电梯国家标准、电梯特种设备行业标准的认知以及应急故障处置能力方面有了很大提升;2014年,他重振旗鼓,在第十六届北京市工业和信息化职业技能竞赛电梯维修工比赛中一举夺魁,拿下了第一名。
不满足于只擅长直梯维保技术,隗合远下定决心成为全专业能手。他先从专业接近的扶梯设备“下手”,每当有厂家人员来维保电梯时,他就在旁边“偷师学艺”,观察专业师傅如何操作,抓细节、记重点,自己慢慢捋顺了扶梯维保的门道。他还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在宋家庄培训基地真拆真干,逐渐达到了在运营线上处理扶梯故障的水平。
班组整合后,对于职工全专业技能的专业化程度要求更高了,隗合远集中“火力”瞄准综合机电专业,白天穿梭在各专业设备之间,晚上伏案于书本、视频课程之中,自己买来小部件潜心琢磨。随着学习的深入,他从“摄入”转变为“输出”,以自身弱电技术优势开展综合机电设备自主维修工作,先后对语音提示器、扶梯LED导向标志、电保温线路板进行维修改造,大大延长了设备的生命周期。“学得越多,就越觉得前方等待我学习的地方还有更多。”隗合远坚毅的眼神中闪烁着对知识和技术的渴望。
不断进行技术攻关破解设备故障难题
近年来,隗合远在维修部成立设备整改小组,带领维修团队不断进行技术攻关,啃下一块又一块“硬骨头”。风扇是直梯的通风口,能给电梯轿厢带来新鲜空气。隗合远发现房山线的直梯风扇只有在乘客乘梯时才会运转,每天频繁开关上百次,极易发生故障。在一次维修检查时,隗合远看到一处扇叶与轴的连接处橡胶龟裂,风扇叶轮连接处损坏。处置完故障后,在回家的路上,隗合远陷入思考,“风扇叶轮的损坏不是个例,光靠被动地维修故障,长久下去不是个办法。”经过一夜思索,隗合远的脑海里萌生了一个大胆的设想:能否修改风扇电路,实现风扇随开梯运行、锁梯即止。
第二天运营结束后,隗合远便利用电梯计表作业时间来到直梯设备现场,打开外部控制柜,研究风扇电路。经过一番“头脑风暴”后,一个理想的风扇电路渐渐浮现。他理清思路,绘出图纸,推敲细节,一版新的风扇电路跃然图纸之上。
隗合远迫不及待地将这个好消息分享给小组的成员,几人一拍即合,利用维保作业时间进行了试点改造。自主改造的风扇从图纸上“转”进了现实中,实现了风扇随开梯开启、锁梯时关闭的功能。第一台风扇的成功改造,让隗合远心潮澎湃,在试运行成功后,他带头将该技术应用在17台直梯风扇上,大大减少了直梯风扇因频繁启动而造成故障的情况。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无论是在机电设备维修质量管理上,亦或是班组服务管理中,隗合远都尽职尽责,以“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和专注,为北京地铁事业精进臻善贡献力量。
□本报记者 周美玉 通讯员 郝婉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