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生活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一到秋天胃就不舒服?
柿饼吃之前抖一抖
脸皮“厚”一点收获4大好处
崴脚后再次扭伤风险增两倍
防控近视从娃娃抓起
开展酒类市场专项检查 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心脏不好少吃高磷食物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23年10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到秋天胃就不舒服?
秋季养胃遵循7个原则
 

入秋后,跟着温度一起降下来的还有很多人的“消化能力”。吃几口就饱了,又或者是饭后总感觉消化不良……为什么天气变冷后,胃肠就开始“罢工”了?北京中医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陶琳和您聊聊气温是如何影响胃肠的,并教您如何提高消化能力。

温度变低也会导致消化变差

季节和温度之所以会影响人的消化系统,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胃对外界气温敏感 胃对外界气候和温度很敏感,人体受到冷空气刺激后,胃部易发生痉挛性收缩,引发胃痛、消化不良、呕吐、腹泻等症状。若此时不注意保暖,贪吃生冷食物,会进一步加重不适。

受“悲秋”情绪影响 受自然环境影响,人会在秋天出现抑郁悲伤情绪,医学上叫做“季节性情绪紊乱”。不少胃病的发生、发展都与情绪密切相关。紧张、悲伤或愤怒,也会影响胃的分泌、运动、消化。

吃得多动得少 外部环境气温降低,体温也会随之改变,为了维持人体温度,身体需要摄入更多热能,更容易吃多。胃的负担增加,易造成胃动力下降。温度降低,运动量也会变少,更不利于消化吸收。

胃肠血液供应减少 身体为了御寒,血液被重新分配。胃肠血液供应减少,胃肠功能有所下降。本身患有慢性胃肠疾病者,更易表现出胃动力不足、腹痛、腹胀等不适症状。

天气变冷如何提高消化能力

消化不良主要分为功能性和器质性消化不良两种。器质性消化不良是指有器官病变,需及时就医;功能性消化不良无器官病变。在排除疾病原因后,做好以下几件事有助于提高消化能力:

多吃些温热食物 对于胃寒者来说,降温后就不要再吃生冷、刺激性的食物,更不要冷热交替着吃。除了冷饮、冰棍之外,吃瓜果时也要注意摄入量,不要一次吃太多。

充分咀嚼再咽下 食物会在口腔内初步消化:牙齿研磨食物,舌头搅拌混合唾液和食物,淀粉被分解为麦芽糖,便于下一步消化。舌部味觉神经感受到刺激,促进胃、肠、胰液分泌,增强胃肠蠕动,加速消化吸收。

不要边吃边喝 大量的饮水会稀释胃酸,影响食物消化。如果喝水太多,胃内空间缩小,胃壁张力加大,易产生恶心、饱胀等不适感。胃壁长期处于高张力状态,也会造成胃动力下降、消化不良。

还有一种“汤泡饭”,是指在做好的汤里倒入米饭拌着吃,这样吃不利于食物彻底咀嚼、消化,不建议常吃。

调整进餐顺序 可尝试这样的吃饭顺序:饭前小碗汤,先蔬菜,再主食,然后是鱼虾、肉禽类食物,水果和甜品可放在两餐之间。饭前喝些温热的汤,但要控制在100毫升左右。

饭后散散步 散步能让腹部肌肉收缩,促进肠胃蠕动。饭后休息半小时再散步,以一分钟90步,即一秒走1-2步为佳,时间以10-30分钟为宜。慢性胃炎、胃溃疡患者最好饭后一小时再散步。

秋冬季这样养胃

不管是健康人群还是胃肠道较弱的人,秋冬天建议遵循以下几种养胃方法:

注意烹饪方式 胃不好的人尤其要注意避免吃过硬、过酸、过辣、过冷的食物,烹饪时尽量避免煎炸等方式,多采用蒸、煮、炖、烩、煨等烹饪方式,让食物细、碎、软。

减少消化负担 “贴秋膘”或者进补时,不暴饮暴食,避免增加胃的负担。建议每口食物咀嚼30次,每餐不低于20分钟。

三餐定时定量 吃饭不定时,易引起胃酸分泌紊乱而使胃黏膜受损。每日三餐应定时定量,避免饥一顿饱一顿,吃点东西就容易饱的人可少食多餐,在上午10点或下午4点适量加餐。

天冷穿个马甲 天气转凉时,注意增减衣服,现在昼夜温差大,尤其当心不要着凉,特别是胃和腹部的保暖,可以穿件马甲或背心。

几种水果做熟吃 加热可使水果的纤维软化,对肠道刺激减小。可将苹果、桃、菠萝等做熟吃,它们所含的怕热营养素较少,加热吃能获得水果的大部分好处,如膳食纤维、矿物质等。

坚持规律运动 运动过程中,人的腹式呼吸会加强,可改善腹腔脏器血液循环,还可以促进胃肠道的蠕动,调节整个消化道。可选择气功、太极拳、慢跑、骑自行车等,每周锻炼3-4次。

按揉两处穴位 平时按揉足三里和肚脐,有助于脾胃健康。足三里(膝眼直下3寸处):每日按揉50-100次,能健脾和胃、调中理气、导滞通络。肚脐:一手掌心或掌根贴脐部,另一手按手背,顺时针方向旋转揉动,每次约5分钟,每日1-2次;或两手分别紧贴肚脐两侧,上下来回搓动,搓至发热为止,每日2-5次,胃胀、腹痛的人可以试试。

□本报记者 陈曦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