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丰台
3上一版  下一版4
 
筑基强师护航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23年10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筑基强师护航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
——丰台区优秀教育工作者工作纪实
侯爱琴与学生进行物理实验
祁红在开学典礼为学生“朱砂启智”
孙茜在工作会上作经验介绍
马德君为学生辅导习题
 

他们是有形的正能量,更是生动的教科书;他们在新时代展现新风采,在教育领域辛勤耕耘,硕果累累……2023年,丰台区全面启动基础教育“强基工程”,提升基础教育水平,构建人才培育体系。丰台区广大教育工作者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脚踏实地的奋斗精神,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着不平凡的成就,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砥砺前行,护航丰台教育高质量发展。

“教育应从热爱出发”

侯爱琴,北京市第十二中学物理教师、教学部主任;北京市特级教师;曾荣获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和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成果奖;2023年被评为北京市教育系统“教书育人榜样”。

从教28年,侯爱琴始终坚信“教育的目的是为青年人终身的自我完善做准备”。她说:“教育应从热爱出发,唤醒和激励青少年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为学生终身的发展奠定情感、思维习惯和行为准则的基础。”

侯爱琴曾同时带过8个班的物理课,繁重的教学任务没有让教学质量缩水;她也完整地带过9届高中毕业生,所教的学生中多人次进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等学府;她通过家访、主题班会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关心时事、心系家国,教导学生关注国家技术发展,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求学品质。侯爱琴将国家对人才培养的目标融入到每一个教案、每一节课、每一个教学活动的设计中,借助多媒体技术开发课堂教学资源,提高师生交互效率,并以大数据精准诊断学情及时做出教学调整。

“教师的爱应该赋予学生独立的人格、深邃的思想、温暖的情感和人生的大义。师爱之于学生,就是引领学生成为一个独立、优秀的社会人,这是教师的担当。”侯爱琴说道。多年来,侯爱琴始终兢兢业业奉献,把她的热情和爱都献给了教育事业,献给了广大的学子们。

“在普通的社区办出不普通的教育”

祁红,北京市丰台区丰台第一小学校长兼党总支副书记;2021年被评为北京市中小学特级校长;2023年被评为北京市教育系统“管理育人先锋”。

做了18年校长的祁红说:“我的教育初心就是在普通的社区办出不普通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优雅地享受教育生活。这也是作为一名教学管理人员应承担的使命与担当。”

在教学实践中,祁红通过发展每一名学生的高阶思维,推动课后服务高质量发展;通过研究“学科+”课程、数学思维游戏课程、开发STEM课程,助力学校和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课程、实践活动、管理等途径,构建“五育”并举一体化德育方案,在目标一体化、内容一体化、协同一体化上进行规划。

短短10年时间,学校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知名度、美誉度迅速攀升,成为地区优质校新锐。祁红提出了“每一个都重要”的核心教育观,构建了包括办学目标、育人目标、校风、教风、学风、校训等一系列教学理念,成为学校发展的“魂”。

在落实办学理念中,祁红让“研究”贯穿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通过她的不懈努力,持续推动了学校的健康高速发展。

做教师们的良师益友

孙茜,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主任兼党总支副书记;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常务理事单位负责人;中共北京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党代表;2023年被评为北京市教育系统“管理育人先锋”。

作为丰台区校外教育单位的掌舵者,孙茜在干部队伍建设、教师团队管理、教育理念赋能、优质课程开发等方面一直不断做出努力和探索。在干部队伍管理上做到有温度、有力度,尤其注重青年干部的培养,从教育教学引导、岗位锻炼、综合素养、专业提升等各个方面有创新、有引领。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孙茜通过青年教师培养,把优秀教师安排到大项活动、重点项目等主要工作中压担锻炼;通过谈心谈话,了解工作、生活状况,帮助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言传身教地引导教师们做人做事,做教师们的良师益友。

在少年宫的建设、管理上,她见解独到、思路新颖。通过构建由大行政、大教研、大教务、大总务四大管理系统、主管主任牵头,职能部门联动的“4+1+N”管理模式,细化管理、精简管理成本;发展教师梯队建设,形成骨干教师引领、多层次研修内容、多专业教师互研的教科研模式,逐渐形成教师研修的自驱力。

她努力营造和谐、团结的氛围,秉承“立德树人、实践育人”的校外育人宗旨,以新时代青少年核心素养教育和社会发展需求为主线,塑造了“容·融·荣——RONG文化”理念,有力推动了丰台区少年宫教育事业的发展。

用大爱陪伴学生成长

马德君,北京市第十八中学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市骨干班主任;2023年被评为北京市教育系统“教书育人先锋”。

马德君参加工作31年来,积极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为标准,严守教师职业道德,凭借着对教育教学的热爱、对学生的喜爱、对课堂的挚爱,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真正做到了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

马德君创建了“三走”互助学习模式,以“走组、走教、走学”的方式实现学生间的互联、互通和互助学习。通过建设“三走”班级文化、构建“三走”自主管理网络、组建“三走”家校共同体等方式,给学生提供阳光的家园、贴心的呵护、幽默的课堂、智慧的引领。

马德君始终以欣赏的眼光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用教师的大爱陪伴学生成长,被学生亲切地称呼为“马爹”。一名新升入初一的学生因心理出现较大波动,一度出现抑郁情绪和过激行为。为了帮助她调整心态,马德君坚持“每天一次谈心谈话,每天两次课业辅导,每周两次家校沟通,发现更多‘闪光点’进行表扬”的“1+2+2+N”方式,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指导学生疏导情绪,解决心理困惑,同时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找回自信,增强班级归属感。

□本报记者 余翠平 通讯员 周丹 王云鹏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