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人的认知中,都江堰只是一项举世闻名的古代水利工程,其实岂止如此,它还是著名的风景名胜区,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文物古迹荟萃。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坐落在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我是从离堆古园出入口进入景区的,附近的美景就让人目不暇接。出入口的外面有座雄伟壮丽的廊桥,名为南桥,横跨岷江的外江之上,桥下水流湍急,波浪滚滚。桥上长廊飞檐凌空、雕梁画栋,屋顶彩绘的民间传说人物栩栩如生、鲜艳夺目。出入口的内侧有一条笔直的堰功道,是为纪念护堰有功人员所修造的,两旁矗立着12尊不同历史时期的人物塑像,还栽种着成行的银杏树,配以造型各异的巨大盆景,极有观赏价值。
都江堰渠首枢纽主要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我从人字堤步入金刚堤,先后参观了这三个工程。首先宝瓶口。它其实是一个河口,内江水从这里流入成都平原,然后经过密如蜘蛛网的支流水系,以扇形扩散开来,灌溉着川西海拔较低的千里沃野。宝瓶口是内江水进入成都平原的咽喉,起到控制水量的作用。我站在江堤眺望对岸的宝瓶口,只见两侧岸高、坡陡、口窄,急涌而来的水流受到挤压,气势滔滔,发出隆隆的声响。“宝瓶口”三个字镌刻在崖壁之上。
然后参观的是飞沙堰。它居于鱼嘴和宝瓶口之间,连接着一条通往外江的泄洪渠,从外观来看只不过是一条普通的沙石滩,却可以起到“正面引水、侧面排沙”的重要功能。由于参观时不是岷江的枯水季节,我只能看到局部轮廓。
最后参观的是鱼嘴。它实际上是一道建在江心的状如鱼嘴的分水堤,将岷江分为内外两江,外江排洪,内江引水灌溉。它主要作用是四六分洪,即在洪水季节让外江带走六成江水,内江带走剩下的四成江水,而枯水季节则相反。另外,鱼嘴还能将泥沙引入外江,达到排沙的效果。由于鱼嘴的下面要迎击巨浪,受到的冲击侵蚀非常严重,现在的构件是钢筋混凝土铸造的。
从外行人的角度来看,这三项工程似乎并不起眼,可别忘了都江堰是修建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那时候的古人能够利用山形水势设计出这样巧夺天工的水利工程,实在是一大奇迹。都江堰建成后,引水灌田,分洪减灾,为成都平原赢得了“天府之国”的美誉。更了不起的是,都江堰经过历代修缮,变化虽然巨大,但它的主体设计依然维持原状,基本功能照旧得以发挥。这是多么了不起的成就啊!难怪著名学者余秋雨认为“它比万里长城更激动人心”,因为“万里长城的实际功能历来并不太大,而且早已废弛”,都江堰却不同,一直惠泽后人,千年不止。
参观完水利工程,我走过安澜索桥,向西侧玉垒山麓的二王庙进发。二王庙是纪念李冰治水的专祠,前后殿分别供奉着二郎神和李冰夫妇的塑像。李冰是战国时期秦国的蜀郡太守,正是在他任职期间,主持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历史上的李冰可能没有儿子,而百姓出于对他的爱戴,将二郎神虚构为他的儿子,并供奉在正殿。后殿供奉的李冰塑像身着帝王服装,正襟危坐,儒雅仁厚。大殿上方横挂着一些巨幅匾额,上书“上善若水”“利益西川”等词,赞扬他的治水功德。
游览的最后一个景点是玉垒阁,玉垒阁坐落在玉垒山巅的擂鼓坪上,共6层,高44.4米,内部装饰金碧辉煌,外观设计典雅古朴。阁楼每层都设置了观景平台,供游客凭栏远望。向西北方向,可以俯瞰整个都江堰水利工程,绿树掩映的堤岸,奔流不息的江水,泾渭分明。再向更远方眺望,巍峨的群山连绵起伏,郁郁葱葱,像穿戴绿色铠甲的卫士时刻守护着都江堰。向东南望去,可以俯瞰都江堰市的城区,只见高楼林立,比肩接踵,笼罩在云雾之中,恍若海市蜃楼。此情此景,不仅让人想起唐朝大诗人杜甫的名句——“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天孙纵有闲针线,难织川西锦绣图。”都江堰之景,怎一个“美”字了得?
□刘跃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