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吃饭这件重要的日常小事,却变得“困难”起来。从外卖、料理包到“白人饭”“糊弄学”,新的工作生活节奏,正在重塑中国年轻一代的日常三餐。对很多人来说,一天也不一定能吃够三顿饭。少吃一顿饭影响大吗?不是还能顺带减肥吗?
少吃一顿饭会怎样?
一项前瞻性研究,在1999-2014年间对2.4万余名40岁及以上的群众的饮食摄入量、死亡情况以及膳食模式进行了随访。结果得出,相较于每天规律三餐的人:
每天只吃2顿饭的人,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10%,全因死亡风险增加7%。
每天只吃1顿饭的人,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83%,全因死亡风险增加30%。
从该研究来看,少吃一顿真的会增加健康风险,保证一日三餐还是很重要。研究者解释道,跳过一些餐次意味着摄入能量负荷更大的食物,这反而会加剧葡萄糖代谢调节的负担,导致人们新陈代谢紊乱。
同时,这项研究还发现,进食的间隔时间也会影响寿命。
每日吃三餐的人群,相邻两餐间隔≤4.5小时的人相较于两餐间隔时间4.6-5.5小时的人,全因死亡风险上升17%、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升高22%。对此,研究人员说明,两餐相隔时间短,意味着给身体带来的能量负荷高相关。也就是人们的肠胃和胰腺得为不当进食增加工时,长期这样下去,身体会吃不消。
那到底少吃哪顿最伤身呢?
这项研究分析得出:与吃早餐的人相比,不吃早餐的参与者的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分别增加了11%和40%;
与每天吃午餐的人相比,每天不吃午餐的人全因死亡风险增加12%;
与每天吃晚餐的人相比,每天不吃晚餐的人全因死亡风险增加16%。
长期以来,我们都强调早午餐很重要,尤其是早餐,不吃早餐简直是心血管“杀手”。而本次数据表明,晚餐也是非常重要的。从全因死亡风险看,不吃晚餐的伤害是最大的,晚餐也需要我们重视起来。
三餐到底怎么吃好?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建议要合理安排三餐,定时定量,不漏餐。并要规律进餐、饮食适度,不暴饮暴食、不偏食挑食、不过度节食。早餐应占全天总能量的 25-30%,午餐占 30-40%,晚餐占 30-35%。具体到每顿饭该怎么吃呢?
早餐:营养均衡、最好8点前吃
均衡、健康的早餐包含四样东西:健康的碳水化合物提供能量,足够的纤维来帮助你感到饱腹,一些蛋白质来帮助肌肉生长和维持,以及健康的脂肪来饱腹。建议选择脱脂原味希腊酸奶、鸡蛋、鸡胸肉、低脂牛奶、全麦面包、谷物和水果等。
近期,法国巴黎大学研究人员的研究显示,与8点前吃早餐的人相比,9点后吃早餐的人,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59%,较晚的第一餐与较高的2型糖尿病发病率相关。此外,中医认为,辰时(7:00-9:00)胃经当令,7点-8点也正是吃早餐的最佳时间。这样,也能保证打工人午休时的午饭能间隔4.5小时以上。
午餐:七分饱、营养全面
中午这顿饭,要适量摄入主食、肉类、蛋白和蔬菜。尽可能搭配多种食物,既要吃得饱,又要吃得好。需要注意的是,蔬菜不等于绿叶菜,还要加一些其他彩色的蔬菜,如番茄、南瓜、茄子等。此外,午饭不能吃得过饱,七分饱为宜,吃完后不建议立刻吃水果、睡午觉,可适当进行散步。
晚餐:对当日营养进行查缺补漏
一般最佳的晚饭时间是18点-20点,不建议晚饭过晚。晚餐前,可以回想一下早餐和午餐都吃了什么,对摄入的营养进行查漏补缺,然后在晚餐补上。晚餐别吃太油腻,不吃高油高盐、高热量等刺激性食物,尽量吃得清淡、易消化。(施桂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