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温暖集中修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持续强化生活垃圾分类专项执法
下沉社区开展清淤“大会战”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3年8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读《奔跑的中国草》
 

“你不是田间的野草,你是新时代滋养的大树。”《奔跑的中国草》是一部全面介绍国家菌草技术和其发明人林占熺的科学家传记类文学作品。作者钟兆云在大量采访的基础上诚恳写作,以严谨、客观、生动的原则,讲述了“中国草”在世界奔跑、造福人类的故事,并对林占熺的成长经历和科研历程做了全方位的深入解读。

本书主人公林占熺被誉为“世界菌草之父”,现任国家菌草中心首席科学家、联合国菌草技术项目首席顾问,是扶贫剧《山海情》中凌一农教授的人物原型。菌草技术是一种“以草代木”的中国特有的技术,该技术实现了光、热、水三大农业资源综合高效利用,植物、动物、菌物三物循环生产,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结合,有利于生态、粮食、能源安全。这一技术已推广至全球一百多个国家,在消除贫困、促进就业、可再生资源利用和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国际生态安全合作组织曾授予中国菌草技术“世界生态安全奖”。该书以林占熺的人生经历和科研经历为主线,真实再现了中国在农业科技方面取得的进步。

1971年,大学毕业后的林占熺被选调到福建省三明地区真菌实验站,从事食用菌研发和生产工作。彼时,椴木栽培食用菌被视为先进技术从日本引进,只要在树段上种下菌种,半年后即有收成。在推广该技术的过程中,林占熺通过大量查阅资料,惊奇地发现,农民们为了种菌,会毁掉大片的树林,全国仅香菇一项,年消耗木材就达700万立方米,而福建省栽培香菇一年砍伐木材也达100万立方米。这种“菌林矛盾”促使他想到了“以草代木”栽培食用菌的方法。但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这一想法还只是停留在理论设想阶段,而真正触发他投身菌草技术研发的,是1983年的一次外出考察学习。

那年,40岁的林占熺跟随福建省科技扶贫考察团一行,来到了著名的革命老区闽西长汀县,当他亲眼看见当地山丘荒秃、耕地沙化严重,导致百姓生活十分困苦时,内心深受震动。随后,他通过调研发现,造成这一系列生态恶化的根源,是地表植被被破坏后产生的恶性循环,而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林占熺觉得自己有责任治理好生态恶化问题,帮助当地农民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致富梦想。

全书讲述了林占熺从普通的农技员迅速成长为林业科学家的精神蜕变过程。“无数次被他们感动流泪,林教授以自己和家人、团队的牺牲奉献铸就了让联合国叫好的菌草事业。”钟兆云曾跟随林占熺教授辗转前往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等地实地探访,在连续采访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地域、从不同国家和地区暂回大本营的菌草人后,他从他们的身上真真切切看到了什么是崇高的普通,什么是伟大的平凡。他期待读者透过自己的笔感受这种人格魅力。

作者善于借助人物间的对白,有力地烘托出林占熺勇于拼搏的优秀品质。如项目启动之初,妻子有一次直接问他:“你真的不怕失败吗,你想过失败没有?”林占熺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没想过,想的就是取得成功。历史上有成千上万人为了国家和民族连命都不在乎,我又怕什么失败呢!”在最为艰难、一直未见林业产出的过程中,林占熺也始终没有放弃“以草代木”的学术追求,面对众多亲朋好友的不理解,他总是耐心地劝导他们:“这件事情没错,不管再难,只要思路和目标正确,一百次挫折、一百个问号之后,可能就成功了。”

而当我读到“昭君呀,如果人生要真有意义的话,我这辈子就为此而来,天都让我姓林呢!”这样与妻子的深情告白,让人感动,一个科技尖兵勇于担当的高尚情操也跃然纸上。这些生活化的语言,彰显了林占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可贵的精神品质。特别是当他用家乡的芒萁和斑芒、五节芒、类芦等多年生草本植物,研发成功菌草技术,不仅使贫困山区的人民脱了贫、致了富,而且,还造福亚非拉等兄弟国家的人民,真正体现了菌草技术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宏大主旨。

《奔跑的中国草》生动呈现出一位科学家攻坚克难、忘我奉献、不懈追求的最美身姿。当下,这位八旬的老教授依然活跃在田间地头,为技术发展进步贡献着最大的力量……正如林占熺自己所说:“我所做的还远远不够,我们要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写在农民饭碗里。”

□钟芳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