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让陪诊服务行业在法治框架下规范发展
“益趣课堂”多多益善
对人脸识别技术 要套紧“法治之锁”
户外劳动者 需要一把“清凉伞”
“适老APP”
防范网络招聘欺诈 需要多方合力
让工会书籍走进更多城市书房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3年8月1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陪诊服务行业在法治框架下规范发展

 

作为一个关乎健康安全的新兴行业,要想让人们放心、安心获得陪诊服务,必然需要相应的法律制度规范将新兴职业引入发展正轨。相关部门应及时制定法律制度,出台陪诊服务行业规范,规范准入门槛、服务内容、收费标准等,让陪诊服务走向合法化、规范化和标准化,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花钱找人陪我看病”已经成了不少人的刚需,陪诊师职业在各大城市悄然“兴起”。武汉一名90后陪诊师在社交平台上自曝,自己主要负责代办以及陪同就诊,基本上每天可以有600-800元收入,平均下来,一个月收入1.8万到2.5万。(8月9日 中工网)

近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加快,一种新的职业“陪诊师”悄然兴起。他们陪同老年患者前往医院就诊,担任就医向导,提供排队挂号、缴费、检查、取报告、取药、陪伴交流以及交通、就餐等服务,这些陪诊行业的业务五花八门。有数据显示,作为新兴职业的“陪诊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市场上还出现了专门提供陪诊服务的网络平台,据不完全统计,电商平台上提供陪诊服务的店铺超过500家,生意好的店铺月销达上千单。

新的市场需求会催生新的职业。为患者挂号、陪同候诊、付费取药等等,“陪诊师”的出现,相较于众多医院的一对多的导医服务,能够一对一满足患者服务需求,包括完善诊前和诊后服务,提高就医体验,节省看病时间,等等。

市场有需求,消费者有需要,“陪诊师”的兴起有其合理性。但现行法律法规尚无针对陪诊服务的专门规定,实践中也没有形成成熟的行业惯例,在患者和“陪诊师”不签订书面合同或仅订立格式合同的情况下,患者、“陪诊师”之间权利义务划分并不明确。比如,患者在就诊过程中权益受到损害,很可能难以分辨是医院诊疗失误还是“陪诊师”传达失误。又如,在接受陪诊服务时,患者需将身份证件、就诊信息、联系方式、住址等个人信息告知服务提供者,面临信息泄露风险,“陪诊师”可以通过售卖谋取非法利益。并且,目前的陪诊收费和服务质量缺乏相应标准,一旦出现纠纷,难以判断是非。以上这些问题都需要得到及时解决。

要让陪诊服务行业在法治框架下规范发展。作为一个关乎健康安全的新兴行业,要想让人们放心、安心获得陪诊服务,必然需要相应的法律制度规范将新兴职业引入发展正轨。相关部门应及时制定法律制度,出台陪诊服务行业规范,规范准入门槛、服务内容、收费标准等,让陪诊服务走向合法化、规范化和标准化,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比如,规定提供服务的人员需要经过专门机构的筛选和审核,以专业性保障陪诊行业有序发展,以及患者的生命权、健康权、隐私权等权益。当陪诊行业被纳入法治化轨道,消费者才会托付更多的理解与信任,供求双方才能实现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陪诊师”不只是一份简单的工作,而是一份充满阳光与温情的职业。作为患者的“临时家人”,“陪诊师”只有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才能进一步提供服务。为此,“陪诊师”要加强自我修养,提高整体素质和服务患者的能力,接受行业自律和有关部门依法依规监管,让患者安心、放心、省心,从而真正成为患者家庭的“健康管家”。

□潘铎印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