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特写
3上一版  下一版4
 
人居环境改善让百姓幸福感“升级”
青少年体验模拟庭审
技能培训助力妇女“家门口”就业
“扎根一线 给我带来收获感和自豪感”
石景山区暑期实训分享技术赋能教育范例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3年7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石景山区推动137个老旧小区全面“翻新”
人居环境改善让百姓幸福感“升级”

 

从设施老化、环境脏乱、公共服务配套短缺,到立面翻新、绿化提升、新增停车位、加装电梯……老旧小区改造既是惠民工程,也是助力城市品质提升的重要抓手。石景山区紧盯城市基础设施短板,加快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全面提升人居环境水平,一批老旧小区经改造后焕然一新,居民幸福感得到明显提升。

对老旧小区进行全面体检

近年来,石景山区将老旧小区改造作为“民生改善综合体”加快推动创新实施模式和工作机制,形成了“首开经验”“鲁谷模式”“三问于民”“老街坊议事”等一系列经验做法,打造了老旧小区改造的“石景山样本”,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石景山区对老旧小区进行了全面体检,通过建筑本体空间、小区规划与环境状况、小区基础设施等7个一级指标、26个二级指标、55个三级指标,对小区进行多维度、全寿命周期评价。依据评价结果,结合有机更新导则,对老旧小区进行全面、客观的整体打分排序,为改造计划的制定提供参考与依据。

经统计,全区现有各类老旧小区177个、建筑面积813万平方米,老旧小区面积占全区住宅小区面积的66%。“十四五”期间,全区计划率先基本完成137个2000年底前建成的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截至目前,已完成改造小区19个,在施小区34个,已确认未开工小区25个,剩余小区力争于2023年全部实现确认。

探索多种模式“改”出居民幸福生活

在改造模式上,石景山区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初步形成了两种模式。其中一种是以“首开经验”为代表的石景山区政府与市区属国企合作推进的“区企合作”模式。借助企业搭建的投融资平台及建管一体化、专业化优势,助力改造项目落地实施。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石景山区古城南路西小区改造中,将原有自行车棚提升改造为居民服务中心,以及可供电动自行车充电、配备智能消防系统的车棚,同时合理增设了老年餐桌、便民菜站等便民服务设施,为居民提供“老年食堂”等便民服务,补齐了社区服务的短板,得到了居民一致好评。

另一种是以“鲁谷模式”为代表的属地街道作为实施主体引入社会资本的“街区改造”模式。通过由属地街道作为实施主体,按照“投资+建设+运营”的“一体化招标”。例如,石景山区六合园南社区西院等4个项目就通过“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招标”引入社会资本对老旧小区“面子+里子”“硬件+软件”一揽子改造,增加养老服务驿站、社区食堂等适老化设施,并新建立体停车设施缓解停车难问题。

加装电梯可在小程序中“一键申请”

结合地区老年人多的特点,石景山区在全市率先研发上线“石景山老楼加梯”小程序,居民实现“一键申请”,快速乘梯。经过前期调研摸底和勘察,目前,石景山区共有2451个单元具备加梯条件,居民只要登录小程序,输入地址,就能快速检索自己所在的单元是否具备加装电梯条件,如果具备条件,直接在小程序“一键申请”。目前,累计完成老楼加装电梯91部,在施及列入计划128部。2023年实现新开工30部。

改造后,老旧小区的物业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升。截至目前,石景山区列入改造范围的90个老旧小区中,业委会(物管会)与物业服务覆盖率近100%。以古城南路西小区为例,改造前居民一个月只需要交7元钱的保安保洁费用,随着改造后提升物业服务标准,虽然物业费提高了,但通过“先尝后买”方式培育居民“受益付费”意识,绝大多数居民愿意为维护改造成果承担相应义务。

下一步,石景山区将全年滚动推进100个老旧小区改造,力争将剩余小区全部于2023年实现确认,率先基本完成“十四五”时期老旧小区改造任务,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本报记者 周美玉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