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
市教委指导各高校重点聚焦关注脱贫家庭、低保家庭、零就业家庭以及有残疾的、较长时间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建立校院两级领导包干责任制,针对未就业困难群体提供指导服务。坚持向高校反馈去向落实率低于60%的学科专业名单,建立学科专业“灰名单”制度,促进招生、培养与就业联动。
同时,市教委打造市级“一街四园多点”创新创业工作体系,创业孵化面积超过8万平米。启动第二届“京彩大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遴选优秀大学生创业团队入驻市级大学生创业园,并提供全方位创业服务。去年,市级创业园在孵企业融资3315万元,营收4.3亿元,多家在园创业企业获北京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市金种子企业资质认定。
在此基础上,北京高校也纷纷推出各具特色的就业创业措施。北京工业大学形成贯穿整个大学生涯面向不同需求在校生的分层次指导服务体系,能力实训覆盖到本硕博各学历层次。北京科技大学提升校企合作热度,截至2023年7月,全年累计走访用人单位208家,为毕业生拓展就业岗位千余个。北京建筑大学强化就业指导,全流程为学生精准推荐就业,学校还建立企业专属微信招聘群近500家,本年度已累计推荐毕业生373人。北京林业大学打造“就业+”数字平台,建立覆盖全体毕业生的电子台账数据库,破解人岗供需匹配难题。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实现同频共振,与50余家企业进行深度融合,订单培养,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稳定在9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