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毕业季如约而至,加上即将到来的暑假,旅游市场正准备迎接新一轮的出行热潮。在以学生和家长为主要游客群体的暑期旅行中,“寓教于学”的研学游热度逐渐攀升。在市场日渐火热的同时,有家长反映,部分研学游项目存在价格不透明、行程设计“缺学少研”、从业人员资质良莠不齐、要求学生风险自负等问题。(6月30日《工人日报》)
研学游的目的就是让孩子走出课堂,提升他们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游历中增长见识、结交朋友、磨炼品性。作为“流动的课堂”,是帮助孩子们开阔视野、以研促学、知行合一的良好方式。但如报道所言,研学游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违背了这一初衷。
研学游市场前景广阔,但也要严防其名不副实毁了未来。对此,既要强化规则塑造,又要强化创新性。相关部门要以问题为导向,秉承审慎包容和适当干预的原则,加强对研学游市场的关注和研究,切实强化顶层制度设计,制定完善的管理标准和准入门槛,以及行之有效的具体监管举措,引导研学游规范发展。
一言以蔽之,避免研学游名不副实,既要依靠监管的“力”,又要借助市场需求的“势”,二者缺一不可。面对当前研学游出现的问题,只有加快塑造规则和引导经营者开发符合市场规律的个性化产品,才能精准对接市场需求,推动研学游在实至名归中觅得更多发展新生机。
□张智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