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北京劳动者之歌
3上一版  下一版4
 
与时间赛跑,为生命接力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2023年6月1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与时间赛跑,为生命接力
——记2023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朝阳区紧急医疗救援中心书记、主任陈焜
 

每当有急救车在街道上呼啸而过,对于急救中心的医护人员来说,就是在上演着一场场生与死的较量。2023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朝阳区紧急医疗救援中心书记、主任陈焜说,每一天,他们都在与时间赛跑,为生命接力。

完善急救体系建设 提升急救车响应时间

根据北京市政府印发的《关于加强本市院前医疗急救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到2022年,本市院前医疗急救服务平均反应时间小于12分钟。“我们都知道急救有一个‘黄金时间’,百姓拨打120后,急救车要在第一时间赶到。朝阳区辖区面积大,光靠我们中心,就算人再多也做不到。”陈焜介绍说,2016年,从垂杨柳医院来到朝阳区紧急医疗救援中心主持行政工作以来,7年间,他不断完善朝阳区“1+4+43+N”急救体系建设,通过动员中心、辖区医院,街乡卫生急救站,民营机构共同参与,实打实地壮大了队伍,提升了急救车的响应时间,在北京市院前急救领域打造出特色鲜明的朝阳品牌。

在陈焜的大力推动下,朝阳区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在壮大队伍方面,还实现了一个全市乃至全国范围的首创——招聘中医学科类应届研究生参加院前急救工作。“探索适宜中医诊疗方法在急救中的应用是经过科研论证的。”陈焜以产后乳腺炎为例介绍,西医的治疗方法是采用抗生素,用药后患者必须停止哺乳,而中医则会采用化瘀的方法治疗,不会影响哺乳。“我希望让中西医在学术上碰撞出火花。目的很简单,就是找到一套中西医结合的诊疗手法,更好地服务患者。”他说。

患者家属的道谢

是急救人员最满足的时刻

陈焜最大的特点是:工作越是艰苦的时候,他越是干劲十足。他先后参与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和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等重大活动医疗急救保障任务,特别是在新冠疫情防控的3年里,他加了数百个工作群,随时带两部手机,连续保持“白加黑”工作模式。

转运涉疫人员的协调沟通指挥工作都在凌晨,为了方便盯结果,陈焜连续近3个月住在办公室。由于睡眠严重不足,疲劳过度,有一天走路时他就睡着了,左耳摔裂贯通伤,缝合14针后又回到办公室继续值守。为了能保持工作状态,他练就了“秒睡秒醒”,同事们劝他工作起来别这么拼,他总是回答:“守土有责,守土要尽责。”

陈焜说,在那段时间,要讲困难,每个人都有困难。中心有一名单亲妈妈,因为工作需要,辅导孩子功课就通过监控,吃饭就拜托邻居,即便如此,这名单亲妈妈依旧主动请缨加入抗疫专项小组,“您不要因为我有负担就不考虑我,请让我加入。”时至今日,陈焜依旧记得她请战时说的话。在每名院前急救人的心中,都有一种天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种信念无法用金钱和荣誉来衡量,当把一名名患者顺利送达医院,听到家属由衷地道谢时,就是他们最满足的时刻。

去年年底,朝阳区120急救车的单日急救需求从400次增至1300次,压力陡增。通常,一辆抢救型救护车配备一名急救医生、一名护士、一名司机和一名担架工。为了满足这种一车四人的标配,当时,朝阳区集结了千余名医护,编为300余个救护组,承担紧急救护职责。陈焜说,鉴于院前急救有一定的专业性,他们还为集结的各类医疗力量配备了“后援团”,对外出执行院前急救的医护进行“远程”助力,最终圆满完成了疫情防控任务。

普及急救知识

打造社会急救大讲堂

从事院前急救工作以来,每天都处于忙碌的工作状态,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一路走下来的?对此,陈焜给出了八个字的答案:责任、担当、使命、情怀。正是因为他的尽职尽责、勇于担当、不忘使命和心怀情义,朝阳区紧急医疗救援中心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工作再忙再累大家都咬牙坚持了下来。

最让陈焜骄傲的事情之一是,任职7年来,虽然困难重重,朝阳区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内却没有一个人提出辞职。他说,在维护职工队伍稳定方面,中心班子成员坚持在精神层面做好引领工作,在此过程中,工会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疫情防控期间,冬天送保暖内衣,夏天送清凉风扇……工会总会贴心地为职工们准备实用的慰问品。东西虽小,但是却能暖人心,让医护人员在一线冲锋时,知道后方还有人惦记着他们。

据陈焜介绍,下一步,朝阳区紧急医疗救援中心将进一步为市民打造一张有温度、有力度、有广度的社会急救“保护网”。“我们将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自救互救科普基地,为市民做健康大讲堂。”陈焜解释说,院前急救不单是指医护人员专业的医疗救治,更包括“第一目击者”的初步抢救。“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濒危患者的‘第一目击者’,比如有老人突发心脑血管疾病、有人遭遇交通事故发生意外伤害,如果普通市民能掌握一定的急救意识和技能,当遇有患者发病时,就能及时进行有效救治。”他说。

最近,有一首歌谣在社交媒体上热传,陈焜引用其中的一句歌词“种小小的种子开小小的花”形容了他们正在开展的培训,“我们的医护人员已陆续走进多家幼儿园,为老师和小朋友普及急救知识,比如小朋友吃东西时不小心噎住了,老师可以采取海姆立克急救法,帮助小朋友排出异物。很多小朋友都会好奇,急救车的内部是什么样子的,我们的医护人员会让他们近距离看看这个‘大玩具’,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一颗急救知识的种子。”

□本报记者 张晶/文 彭程/摄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