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盛丽)近日,北京市司法局印发《北京市百名高端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到,2023年到2025年,实施为期3年的北京市百名高端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项目,一年一期,每期约33人,在全市选拔培养百名高端法治人才,提升本市法治人才在处理高端、疑难、涉外案件中的能力;与国际法律实践接轨,独立主导和处理涉外案件;加速补充涉外法治人才队伍,提升涉外法治人才的视野,为首都涉外法治建设提供支持。
《方案》提到,培养对象为北京市涉外律师、公证员、仲裁从业人员、司法鉴定从业人员、法治岗位公务员。2023年首期培训律师20名、公证员和仲裁从业人员各5名,法治岗位公务员2名、司法鉴定从业人员1名。
据了解,选拔经过申报、资格审核、面试、确定入选名单四个环节。申报者按要求填写《北京市百名高端法治人才培养个人申报表》,经所在单位同意后,报北京市百名高端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项目工作组。项目组会同有关部门对申报者条件进行资格审核,通过后参加面试。面试聘请业内人士和有关部门组成专家团队进行考核评分,根据资格审核及面试情况,按照择优选用原则确定最终入选名单并公布。
2023年首期培养项目教学采取集中课堂研修、国内外实地考察、案例研究、交流展示等方式,英语教学。首期培训安排为期两个月的集中培训。培训结束后,由市司法局、市委组织部人才局、合作方(院校)联合颁发《北京市高端涉外法治人才培训结业证书》。
关于人才使用,《方案》提到,坚持培养与使用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加强与高端法治人才所在单位和使用单位的沟通合作。合作方(院校)要聘任高端法治人才作为涉外法治研究机构的实务专家、客座研究员;优先将其纳入各类人才库、智库;优先推荐参加中外交流考察、公开课、论坛、讲座等;为其课题研究提供学术指导;鼓励用人单位优先聘用、使用;鼓励其以担任指导老师等方式,发挥辐射引领作用,推动本市法治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