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个五岁的女儿,我和所有的父母一样,期盼她健康、朴素、美好地成长,所以我给她取名‘青叶’:随处可见的青青枝叶,蓬勃,朴素,绿意盈盈,葱茏于时世。”这段文字读起来倍觉温馨,父母盼望孩子成龙成凤的美好愿景跃然纸上。然而,成长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怎样才能让孩子们健康成长?翻开《给孩子的七堂艺术课》这本书,我们能从孩子艺术启蒙的奇妙之旅中找到想要的答案。
此书作者王新,云南大学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艺术史论与视觉文化研究。他在深入细致的诗词书画鉴赏过程中,在对女儿的艺术启蒙中,打开诗词与书画相契合、相融通的欣赏之门,为青少年、教师和家长编写了这部融通诗画鉴赏的美育读本,以期培养孩子的艺术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王新以诗读画,以画读诗,从感觉、情感、创造与底色等五个方面训练孩子的艺术感觉,激发情感体验,打通孩子的艺术感官。如从王安石《泊船瓜洲》中 “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中,体悟春天潜藏待发的勃勃生机,美好的视觉之“绿”由此显发。与此对应,他附上南宋夏圭的《风雨行舟图》,指出画中边缘处一痕不起眼的渔船,点明归舟,使画面气韵蓊郁生动。诗和画皆有召唤人“观看”的魅力,让孩子感知诗画中的细节之处,培养其观察世界细腻的眼光和审美。
杜甫诗云:“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王新将中外画作与之联想——“两只黄鹂鸣翠柳”好似中国工笔花鸟,“一行白鹭上青天”颇有写意山水的味道,“窗含西岭千秋雪”成了西洋油画风景特写,“门泊东吴万里船”则是焦点透视规范的油画。以画观诗,且以四种不同类型的绘画来分析同一首诗,诗画融通,两相映发,呈现出绝好的互文性。
画是无声诗,诗是无形画。王新从感性开始谈美,又回到理性,最后落到孩子的教育上。如何引导孩子观察一抹草色?王新说,从诗词的角度去看,“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片草色绿得有劲;从绘画的角度去看,赵孟頫《鹊华秋色图》,草色迹淡而味厚;从科学的角度去看,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和光源下,草色也不一样,孩子可以从中感受自然的微妙变化,培养敏锐的感受能力。当然,还可以从生态学的角度去看草色,帮助孩子建立多元立体的世界观和生命观。
书中所选的诗词均为古典名篇,侧重选择贴近儿童生活和情感的篇目,如《泊船瓜洲》《游子吟》等;所选绘画皆是经典名作,涵盖古今中外,如毕加索的《哭泣的女人》、顾恺之的《洛神赋图》等,均配以清晰、彩色的插画呈现,给儿童一双发现纯美艺术的眼睛,给成人一个走进艺术殿堂的楼梯,给父母和老师一本行之有效的伴读指南。这份带着一位父亲个人体温与智慧光泽的努力,会让那些小小生命在美好人生境遇中自在地跃动,舒展,生长。
□甘武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