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消费成为了我们生活中的主流,那么,如何有效消费、合理消费,就成为了人们十分关心的话题。不过,在很多时候,我们的消费未必那么随心所欲。
近日,一篇《为什么我们总是“买前激动,买后不动”?》的文章吸引了我的注意。文章说,“很多时候,我们购物的快乐并不来自于商品本身,而是来自下单的一瞬间。那么,我们真的有想象中需要它吗?最终它带来的是快乐还是麻烦呢?”于是作者反思,很多东西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需要。
也就是说,我们要买某一件东西的时候,似乎都有无数的理由在说服自己、暗示自己,这个东西是呼之欲出,意义重大。但等到我们买回来以后,却发现是我们高估了这个东西的使用场景和使用频率。它根本没有我们买时想的那么重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几乎不需要它。
读完这篇文章,我的脑海里也出现了多年来自己在消费生活中的一些失误,比如,买来后几乎没有上身的新衣服;没有打开的新书;没有开过箱子的豆浆机、酸奶机;没有用过的日立牌录像机(几十年前买的时候价格不菲)。
前些日子在收拾房间时,发现了很多又占地方并没有多少用处的物品,于是,要么送人,要么就扔掉了。因为我深知,“断舍离”也是一种高级的人生智慧和生活哲学。
上述文章提到的“买前激动,买后不动”的场面,我想也是很多人经常出现的生活画面。很多人无论在日常上网浏览网站,或者是看一些声情并茂的直播带货,总是不由自主地被周围的环境所裹挟。在主播“买它”的吼叫中,不由自主地就下了单。当然,在逛商场时,也往往经不住销售人员的“甜言蜜语”,也是身不由己地掏出手机扫码。虽然知道,这件衣服自己未必能马上就穿,自己类似的衣服还有好几件。
特别是让无数消费者为之着魔的“6·18”“双11”等购物狂欢活动。看着商家声嘶力竭地叫喊和杀价,于是买了一堆东西,自以为是便宜货,结果事后就发现,这些东西根本不便宜,况且一时也用不上。
记得曾看到过某媒体报道过一个女白领网购成瘾,一天不上网就心里慌,平均每月网上购物花费3000元的新闻。她无论是中午吃饭还是晚上临睡前,都要到网站浏览网购。不看心里就难受。这样的事例,其实不止是这个女白领有,很多人出于习惯,或者是为了减压,每天都养成了到购物网站浏览的习惯。似乎一天不看,就感觉少点什么,甚至是自己会吃了亏。
这样的网购习惯是造成“买前激动,买后不动”的最大的导火索。来自浙江大学的科研团队还研究出不少人为什么“双11”会冲动消费,因为大脑只要1/5秒就能做出决定。“双11”打折实际上是通过营销手段让消费者产生愉悦感的同时降低支付行为的痛苦。过度的线上购物愉悦,让消费者脆弱的神经放松了警惕,由此会购买很多没有用处的东西。
为此,心理学专家给出了一些建议。如合理安排上网时间、减少逛商场的频率、制定购物计划单、养成记账习惯、培养更多的兴趣爱好、尝试多方面的兴趣爱好。笔者认为,无论经济条件如何宽裕,艰苦朴素、精打细算的好传统还是不能丢,“断舍离”的智慧依然要运用起来,毕竟我们生活的星球资源始终有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应当是现代人的主流选择。
□赵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