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情怀
3上一版
 
老佟和小邢
用青春书写塞罕坝精神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23年5月1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青春书写塞罕坝精神
——读李春雷《塞罕坝,美丽的高岭》
 

通过李春雷近万字的报告文学《塞罕坝,美丽的高岭》中对塞罕坝发展历程的讲述,不由让我对当年在荒漠中的那些拓荒者产生敬仰之心。

该报告文学紧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时代脉搏,讲述了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以王尚海、 张启恩以及来自东北林学院、承德农业专科学校等大专院校的146名大学生抛家舍业、放弃留在繁华都市生活的机会,毅然来到条件艰苦的不毛之地塞罕坝。在荒漠上,他们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创造了沙漠变绿洲的奇迹,打造出“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森林”的故事,展现出王尚海、 张启恩及一代年轻大学生用青春书写初心使命的壮丽诗篇。

抗战时期曾担任游击队长的承德专署农业局局长王尚海,为了工作方便,把承德市里的房子交出去,带领老婆孩子全部上山;张启恩曾担任林业部造林司工程师,放弃北京舒适的工作和温馨安宁的家,毅然带着妻子和孩子一起来到冰天雪地的塞罕坝,与一群大学生在塞罕坝“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的环境中,痴迷植树造林,以天为房、以沙为床,不修边幅、邋邋遢遢在沙漠上过起了鲁滨逊式的生活,甚至被人们认为大脑有问题。面对屡次失败,他永不言弃、刻苦钻研、反复试验,后来同祖国各地踊跃报名来塞罕坝工作的大学生们一道克服重重困难,取得最后的成功。用他们的话说:“能留在塞罕坝植树造林,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这群大学生来到塞罕坝后,许多人留在当地,终其一生,成长为林场的技术骨干,他们坚信:“别看现在的塞罕坝虽然还是一片高原荒漠,只要有我们这群人在,美丽的高岭一定会重现于人间,未来的塞罕坝,一定是一片美丽的绿洲林海!”

正是这一代人艰苦卓绝的奋斗,在岁月里燃烧激情、在奉献中绽放青春,把个人理想奋斗同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才使得人们看到了如今的“河的源头、云的故乡、林的世界、花的海洋、珍禽异兽的天堂”的塞罕坝景象,成为名副其实的“美丽的高岭”。

《塞罕坝,美丽的高岭》所有人物开拓进取的精神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塞罕坝”精神:“艰苦创业,科学求实,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爱岗敬业”,对于现在的青年人来说,这部报告文学有着深远的历史教育意义,在工作中,我们不但要向王尚海、张启恩、前赴后继投身塞罕坝的大学生学习,学习他们不畏艰难困苦的气魄,还要学习他们有责任、勇于担当的精神,在追梦圆梦的道路上矢志拼搏、不懈奋斗。

致敬,用青春书写塞罕坝精神的人们。

□黄宇辉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