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国家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下发《关于培育推树第一批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样板站点的通知》,按照有平台、有队伍、有制度、有保障、有标准、有成效的“六有”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培育推树第一批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样板站点。在公布的首批97家样板站点培育名单中,北京市共有5个站点入选,分别是:北京市中关村创业大街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工作站、海淀区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委员会牛顿商务楼宇工作站、中关村科技园区密云园总工会服务站、东城区东四街道工会服务站,海淀区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委员会中关村智造大街工作站。这些工作站功能齐全、各具特色,在解决职工“急难愁盼”问题上扮演了“工”力量桥头堡的作用。本报选取部分站点进行典型报道,以期为各级工会开展工作提供参考。
中关村科技园区密云园总工会服务站:
用服务树品牌
推动和谐发展
中关村科技园区密云园管委会大院,东侧建筑上“工会服务站”标识十分醒目。“这是企业职工身边的‘娘家人’,有困难找工会,早就在园区内深入人心。”工作人员介绍,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该工会服务站深入基层一线,走到职工身边,积极为辖区企业职工提供免费法律培训、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劳动纠纷调解、工资集体协商指导等。通过扎实做好园区内企业职工劳动争议调解工作,不但架起了企业与职工之间的“连心桥”,更将服务转化成为劳动争议中的“调解剂”。
据悉,为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密云区总工会发挥“六方联动”劳动争议调解机制作用,扎实做好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组织动员辖区建会企业全部建立劳动争议调解组织,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员,并有专业律师为企业职工服务,做到有诉必助、有信必复,把矛盾及时化解在基层。其中,中关村科技园区密云园共有劳动争议调解组织79家,设立劳动争议调解员85人。
实践中,劳动争议调解员积极发挥作用,成功调解的涉劳动关系案例数不胜数。工作人员介绍,此前,园区内某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员向服务站反映,因企业冬季未发放劳动保护用品棉服,车间内又没有暖气和空调等取暖设施,天气寒冷给职工正常的生产作业造成很大影响。20余名职工曾多次向公司有关负责人反映,都没有得到妥善解决。
接到职工诉求后,服务站工作人员立即深入企业车间,实地了解情况,安抚好职工的情绪,与单位相关领导进行了沟通。“初步了解情况后,我们又联系了法律援助律师进行沟通,并第二天与律师一同到企业进一步沟通调解。”最终,不到一周的时间,冬季劳动保护用品棉服就发放到了职工手中。工作人员介绍,“几年来,服务站协助数家多名职工圆满解决劳动争议问题,并承接12351热线派单,解答职工维权投诉,办结率100%,得到企业和职工的一致认可和好评。”
此外,持续开展集体合同、工资专项集体合同和女职工专项集体合同签订工作,园区每年三项集体签订合同企业覆盖职工近万人;开展民主管理和厂务公开,不断推进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建设。“我们以职代会或职工大会为载体,扎实做好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维护好职工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开展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宣传,进行厂务公开自查。建会企业职代会或职工大会建制率、厂务公开建制率均达100%。”工作人员表示,一系列的举措让园区内企业和职工知法、懂法、守法,依法合规履行各自责任与义务,进一步促进劳动关系和谐。
值得一提的是,中关村科技园区密云园总工会服务站扎实做好和谐劳动关系助推企业培育工作,其中被确定为和谐劳动关系培育助推企业的北京亨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现如今,无论是从合同签订、薪酬分配机制、社保还是职工关爱等方方面面都有了很大提升,真正做到了企业与职工携手共建、共享、共发展。
下一步,中关村科技园区密云园总工会服务站将继续完善各项工作,不断提升工作水平和服务能力,按照“有平台、有队伍、有制度、有保障、有标准、有成效”的“六有”要求,提高精准化维权服务水平,扎实服务好辖区企业职工。
东城区东四街道工会服务站:
打通职工法律服务
“最后一公里”
劳动纠纷“不出企业、不出楼宇、不出街道”,在位于东城区东四七条42号的东四街道工会服务站内,专门设立的劳动争议调解室调解标识、工作流程、工作内容、调解员信息一一公开上墙。从2014年起,该站点就建立了常态化法律顾问制度,常年外聘1支专业律师团队,协助服务站做好日常协调劳动关系工作。
该服务站联合司法部门在辖区9个联合工会分别建立了社区职工法律服务工作室,由4名专业律师定期为所辖企业和职工免费开展普法咨询服务,打通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东城区总工会及东四街道工会每年设立协调劳动关系经费预算,平均每年1万元,用于法律顾问聘用、法律宣传活动。目前站内持证劳动争议调解员2名,区级特聘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2名,并配备社区专干9人。每年还会对工作人员考核考评、组织站长竞聘。
“我们联合劳动监察人员每年对辖区内30%的建会企业进行走访检查,内容涉及工资支付、加班情况、加班工资支付、劳动合同签订、休息休假、组建工会等情况。”北京市金牌劳动关系协调员黄可说。工会服务站重点走访辖区内未建会的百人规模单位、施工工地、“五小”门店及农民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集中的行业、企业。5年来,共监督走访企业260家,覆盖职工2000人次。服务站还列出普法清单,结合辖区企业、职工需求,每季度举办一次普法大讲堂,并将视频搭载至线上服务平台,使得服务范围不断延展。
该服务站还突出基层调解组织“探头”“前哨”作用,合力化解矛盾纠纷。劳动争议调解员日常积极走访争议多发行业及企业,一旦发现苗头,及时主动介入;发现重大争议案件立刻上报,工会服务站会同签约律师及劳动、信访等部门进行协调解决,力争矛盾不出街道。
随着我国法治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矛盾呈现多元化特征,工会法律服务水平也必须相应提高。目前,该街道工会、劳动、信访、司法等部门已经形成联动服务模式,在对一些群体案件、棘手案件、矛盾尖锐案件进行处理时进行通力协作:2015-2017年连续3年对某公司部分在职职工及退休职工与企业的劳动争议问题进行介入,期间开过6次大规模的协调会;2016-2017年两节期间与区、街劳动监察部门,成功化解某单位拖欠51名农民工工资及加班费案件;2017-2018年处理某企业10名农民工劳动纠纷案件。尤其是新冠疫情期间,工会服务站坚持开展法律服务,为企业及时提供法律意见和建议,为职工代理仲裁案件。通过这些有效举措,畅通了基层治理“微循环”,赋予劳动关系“大和谐”。
工会服务站自2011年至今,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127件,调解成功127件,调解成功率100%,涉及金额512.06万元。举办送法进企业、进社区,法律咨询和讲座364场,累计服务近10.92万人次;指导辖区企业签订集体合同10家,覆盖企业294家,覆盖职工3300人。社区职工法律服务工作室共服务企业和职工10万人次。
中关村创业大街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工作站:
打造智能化的
工会服务“前哨”
集宣传、展示、咨询于一体的宽敞的会客厅,专业的办事人员,温暖的服务……2019年,中关村创业大街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工作站成立,在这个创新创业要素丰富、劳动关系形式多样化的街区内,为职工提供同样多元、更周到的服务。工作站针对企业管理运营、人员选用、集体协商、竞业限制、劳动争议调解等劳动用工方面的现实,为一线职工开展政策讲解、化解劳动纠纷、优化营商环境、保障从业人员合法权益。4年来,工作站举办各类政策宣讲活动50余场,并为百余家企业和近万人次职工提供一站式指导和服务。
在对中关村创业大街、中关村西区的劳动关系及发展趋势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中关村创业大街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工作站建立了定期的例会制度。确定三方协调例会一年两次,每次例会着重解决1至2个重大问题。4年来,共签订工资集体协商专项协议175份,覆盖职工近8000人。与此同时,工作站着重发挥联动作用,将法律服务、政策宣讲、人才就业等模块融汇贯通,打造成一站式多元化服务平台。截至目前,工作站联合市区人社局、区总工会等机构举办政策宣讲、“一对一”法律问诊12场,与人社局举办各类闭门会、人才政策宣讲会20余场,联动大型企业、科技企业线上线下举办人才集市4场,提供就业岗位1500个。
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工作站的优势得到了充分展示。贝塔科技是一家专精特新高科技企业,面对生产困局和新冠疫情的双重冲击,工作站和公司一起全面调研企业发展的困境,征集职工意见和建议,通过两次集体协商,调整了公司薪酬方案,提升了职工凝聚力,职工的人数不减反增,今年公司营收和规模增长150%,还新增2家子公司,实现了双赢。北大创业训练营也因疫情遭遇困难,工作站提议通过集体协商和职代会动员企业方和全体职工共商公司发展,共渡难关。经过三轮协商,公司保证了居家隔离职工、居家办公的员工按时发放基本工资。
海淀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总工会将依托创业大街得天独厚的科技优势,打造智能化工作站点,做到纠纷预防智能化、争议化解智能化、数据运用智能化,提高工作能力与工作效率,为协调劳动关系工作提质增效。同时,持续做好各个站点的建设工作,在园区、楼宇充分发挥工会服务“前哨”和工作“探头”的作用。
□本报记者 王路曼 边磊 赵思远/文 彭程/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