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特写
3上一版  下一版4
 
推动劳动精神在大学生心中落地生根
创新交邮合作新模式 邮件也能“坐”公交
北斗“+”出智慧城市更多可能性
“回收物再利用”成安贞新名片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3年4月2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首都高校开展“花式”劳动教育
推动劳动精神在大学生心中落地生根

 

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聘用后勤员工担任劳动教育兼职师资、形成特色楼宇党建教育阵地……记者昨天从北京市教委了解到,首都高校近年来开展各具特色的劳动教育措施,推动劳动精神在大学生心中落地生根。

高校不断探索完善劳动教育体系

2021年,市教委印发《北京市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加快构建体现新时代特征的北京劳动教育体系,让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北京市劳动教育工作正式驶入“快车道”。

首都高校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完善劳动教育体系,涵养热爱劳动的校园文化,形成劳动育人的强劲合力,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劳动教育格局基本形成。比如首都师范大学组建由1名指导教师和1支党员先锋队组成的教育团队,开设党员活动室、书雅轩等多处教育场地,特色楼宇党建教育阵地基本形成;北京林业大学推出“最美综保人”特色活动,让越来越多综保人成为“不上讲台的老师”,让越来越多后勤领域成为“没有讲台的课堂”;北京交通大学聘用后勤部门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采取“1+N”(1位后勤骨干教师+N位后勤技工)组队上课模式,拓宽劳动教育师资力量;北京舞蹈学院深入挖掘校内后勤公共服务场地,将学生公寓、师生食堂打造成优质的劳动实践基地,推动学生与一线劳动技师“零距离”接触。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开辟了以水稻为特色的“耕读园”,开展水稻育苗、插秧、收割等一系列劳动课程,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劳动。上课时,后勤职工带着学生下到水稻田里,卷起裤腿,双脚踩泥,顶着太阳,弯下脊背,切身体会“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辛劳。

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首都高校不断优化劳动教育途径,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积极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普遍远超过不少于16学时和不少于32学时的要求。各校在日常教育中将劳动教育与学生的生活有机结合,实现劳动教育“育人细无声”。

中国农业大学开展结合园艺学院课程实践工作营等共建项目,师生联合设计改造校内绿地,成为师生的“心灵花园”;在学生公寓管理员的指导下,首都师范大学的学生学习衣服收纳技巧,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劳动习惯;北京林业大学让学生通过劳动为学校物业管理建言献策,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北京农业职业学院以农业周年生产为主线,划分农业与生产、生活、文化、生态、创意五大课程模块,形成“一纵五横”的多元化劳动课程体系。

北京交通大学后勤集团在升级改造梅园时,改变以往请专业公司设计施工的做法,让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参与设计改造。学生们学以致用,收获了实践和劳动体验。改造完成后,学校将参与设计的学生名字刻在梅园介绍牌上,鼓励更多学生参与到“教学研用一体化”模式中来。

校园劳动教育实现“处处皆育人”

劳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如何做到利用现有工作任务,实现校园“处处皆育人”呢?

中国农业大学连续两年抽选学生与校领导及一线员工共同参与并了解冬季供暖原理,亲手开启校园供暖;北京林业大学特设中国传统菜肴烹饪课,让学生掌握基本烹饪技术,留学后能够尽快适应当地生活;北京交通大学鼓励学生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积极参与防疫值守、垃圾分类、爱国卫生运动等相关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仅2022年参加三类劳动的学生就达6万余人次;北方工业大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文明就餐光盘行动”系列活动,定期组织学生化身“保洁员”参与室内外公共区域的环境打扫。

北京将出台分学段的劳动教育评价标准

2023年,市教委将推动地域相邻、专业相似、性质相近的高校在劳动教育工作方面携手,共同提升劳动教育水平;计划把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优秀课程资源视频、典型案例和劳动基地评选工作推及到全部高校,推动劳动教育资源共建共治共享。

同时,市教委将研究制定《北京市全面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评价标准》(高校版和中小学版),围绕劳动教育核心要求科学设置指标体系及评估标准,确保可检查、可量化、可评估;推出《北京市高校劳动教育工作指引》,详细介绍各校的具体做法和关键环节,推动北京劳动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

□本报记者 任洁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