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互联网上进行线上医疗咨询为很多人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风险。近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就审结了多起医生起诉某健康咨询服务平台网络侵权责任纠纷案。法院认定,某健康咨询服务平台冒用医生名义在线提供健康咨询,侵害了原告的名誉权、姓名权,判决平台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4月20日 央视)
互联网医疗因其方便、快捷的特点,不仅帮助患者减轻了排队候诊之苦,而且能有效分流患者,减轻医疗机构、医生工作压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然而,现实情况却是,网络问诊也遭遇了“成长的烦恼”,正在经历身份之惑、问诊之惑和监管之惑,引发投诉不断。此前据媒体报道,一张口腔内溃疡滋生的照片,拿给3个网络问诊平台上的若干名不同医生问诊,却得出了众多不同的诊断和处方开具,导致公众“体验”并不如意。特别是,某健康咨询服务平台冒用医生名义在线提供健康咨询,侵害了公众的名誉权、姓名权,被告上法庭。
规范线上问诊,亟须监管“上线”。换言之,若想网络问诊能够健康发展,要对其加强监管。事实上,互联网医疗监管,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多个政府部门、医疗机构、互联网企业和患者多方合作,共同营造一个健康的发展环境。我们欣喜地看到,我国相关部门已经出台了规范互联网医院的规章,应尽快细化落地措施。比如,出台细则明确如何集合卫生、公安、网信等部门力量,加强有效监管;如何对网上违法行医行为进行处罚,压缩未经审批登记的互联网诊疗平台生存空间等等。此外,应进一步发挥群众监督的力量,尽快公布合法合规的互联网医疗机构名单和举报电话,尽快开放互联网医疗机构资质查询系统,引导群众到正规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就医问诊。
□汪昌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