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技能证书异地互认互通应“规矩”先行
“村BA”为何能“火爆全网”
构建“群团e家”应用场景 盘活优质服务资源
以数字化赋能欠薪治理
让数字阅读 为“书香社会”添砖加瓦
“工匠宣讲团”激发职工干事创业热情
对牙膏行业 要严格监管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3年3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技能证书异地互认互通应“规矩”先行

 

各地要直面当前技能证书认定权威性不足、不被企业真正认可的痛点,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以深化认证方式、标准体系、职业分类、考试内容等为突破口,科学制定技能认证考核的统一标准,并通过审核认证机构、监督审核过程等方式,给技能证书认定结果的有效性立好“规矩”。

“这在5年前,我们这些外来务工人员,想都不敢想。”近日,持有中级技工证书的王川江听说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一同从四川来到重庆江津务工的工友告诉他,持有特级技师证的在江津区购房,可以获得单套房价总额10%、最高不超过10万元的购房补贴。这也加快了他备考高级车工的步伐。(3月24日《工人日报》)

川籍技工只要取得了特级技师证,即能在重庆享受到高额购房补贴,得益于川渝两地技能证书的跨区域互认互通。2020年7月3日,川渝两地签订职业技能等级和专项证书互认备忘录,明确持有两地人社部门颁发的高级职称证书的专业技术人才或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在跨地区、跨单位流动时,无需重新评审或确认。该项政策直接让两地技能人才在工作地公平享受到各种政策倾斜红利,打破了此前两地技能人才不能跨区域流动的“藩篱”,为推动两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技能人才支撑,可谓是一举多赢。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技能人才的自由流动逐渐常态化。然而,由于各地的技能证书不能互认互通,不少技能人才为享受到本地政策红利,不得不在异地重启考证历程,既掣肘了技能人才的自由流动,也给各地吸引技能人才增设了障碍。鉴于此,以技能证书的异地互认互通为切入点,打破技能人才流动的“藩篱”,也就势在必行。

近年来,不少城市就技能证书的异地互认互通进行了积极探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而言,技能证书的异地互认互通还任重道远。究其根源,除了各地协作不够外,企业担心外地技能证书“含金量”不足而拒绝认可,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从2013年开始,我国将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交由企业和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实施。虽然此举较好激发了企业按需培养和录用技能人才的自主积极性,革除了主管部门认定职业技能等级过于僵化的弊端,但由于没有对技能证书的认定制定规范标准,不少地方出现了技能证书认定把关不严、滥发证书的现象。同时,不同企业对技术的要求不同,且政府委托评定盖章的第三方机构并不能代表行业整体的水平,致使不少人持有的技能证书“含金量”不足,让不少企业对持有这类技能证书的技能人才敬而远之,导致技能证书的异地互认互通难以落地。

因此,要让技能证书的异地互认互通应声而落,还有必要对技能证书的认定立好“规矩”,让其真正富有“含金量”。川渝两地之所以在这方面实现了预期效果,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两地共同编制开发了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为确保技能证书的“含金量”立好了“规矩”,免除了企业可能录用不到有真才实学技能人才的担忧。川渝两地的成功经验,无疑值得其他地方研究和借鉴。

实现技能证书的异地互认互通,是促进技能人才自由流动、助力各地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各地要直面当前技能证书认定权威性不足、不被企业真正认可的痛点,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以深化认证方式、标准体系、职业分类、考试内容等为突破口,科学制定技能认证考核的统一标准,并通过审核认证机构、监督审核过程等方式,给技能证书认定结果的有效性立好“规矩”,从而以“含金量”十足的技能证书,为其实现异地的互认互通奠定坚实基础。

□张智全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