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文苑
3上一版
 
我家的“首席”评论员
红袄漫话
为自己留十八分钟
情 诉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3年3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家的“首席”评论员

 

“这篇文章很平淡,结尾收的太仓促,没有什么新意。”一大早,就收到父亲这个“首席”评论员发来的微信,对我刚刚写完的一篇文章发来评论,提醒我要进一步修改。

我现在有个习惯,写完一篇文章后,首先要发给父亲和母亲看一看,让他们提一提意见,心里才感到踏实一些。我开始学习写作的时候,喜欢发到微信朋友圈里,请朋友们提提意见。因为写的都是发生在身边的事情,很担心会让亲人们挑出毛病。特别是我的父亲和母亲,都是非常认真的人,很不喜欢张扬,所以,就在朋友圈里把他们屏蔽了。

有一天去看望父母,在吃饭的时候,母亲突然问我:“儿子,我听院子的人说你经常写文章,我和你爸爸怎么看不到?”我心里一惊,他们还是发现了这个秘密。于是撒谎说:“可能是手机的问题吧,吃完饭我给您们调试一下。”母亲得意冲父亲说:“我就说嘛,儿子写了文章怎么能不让我们看呢?”我苦笑了一下,回答到:“写的全是些小事,您们看不看都行。”“儿子会写文章了,我们高兴还来不及呢!”母亲快人快语,语气中充满了自豪。

一连几天,我接连不断地收到父亲和母亲发来的微信消息,有的是文字,有的是语音。那不时响起的“滴滴”提示声,搞得办公室的同事以为发生了什么大事。这些消息里有对我写的文章的肯定,有的是批评,并且批评多于肯定:“你写的那篇《自行车的故事》是真人真事,但是,你爸爸没那么高大!”“《稿费单》里怎么能有错别字呢?”“《操场上的那棵树》立意不错,可是,重点没有突显出来。”如此等等。他们几乎对我所写的每篇文章都进行了评论,并且都能找到一些问题。这让每天面对朋友圈里众多点赞正有些飘飘然的我有些不能接受,于是反驳他们:“我就是写着玩的,何必当真呢?”

很快,父亲发来消息:“既然发表出来,就得对自己对读者负责!”我一看坏了,父亲想“上纲上线”,于是赶紧服软:“好!我保证以后注意,坚决提高水平,做到防微杜渐!”父亲接着回了一句:“要抓紧修改!”

本来写作是我的业余爱好,让父亲和母亲这一搞成必修课了。几天不写,他们就会问怎么没写文章。我这个年过半百的新手,为了按时交“作业”,只得绞尽脑汁找灵感想思路。我和他们开玩笑说:“您们两个小学文凭的人,给我这个本科生提意见,也不怕别人笑话。”父亲说:“我们吃的盐比你吃的米饭都多!”这倒是真的,按照他们的意见修改的文章,大多数还是能够在报刊上发表的,不得不佩服这两位“评论员”的水平和眼光。

我和几个文友聊天的时候,无意中说到了这件事,说我都不太敢写文章了,有时候让两位老人批评得一无是处。有一位文友羡慕地说:“知足吧,你写的文章至少还有父母读。我写的想让他们看都已经是不可能了。”当时我们几个都沉默了,把玩着手里的茶杯没有说话。我想起那两个顶着花白头发,戴着老花镜仔细看我文章的老人,心里热乎乎地。父母在,自有归处,我的文章能让父母高兴,还能得到父母的指导,这就是天下最好的事情了。

□刘晓东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