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旅游
3上一版  下一版4
 
明昭陵:兴亡千古事 得失一寸心
云龙河地缝:地球美丽的伤痕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3年3月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明昭陵:兴亡千古事 得失一寸心

 

昌平十三陵当中的明昭陵,里边埋葬的哪位皇帝?

如果突然问这个问题,估计绝大部分人都答不上来。即使是比较熟悉明史的学者,也未必能熟悉其中的状况。其实,这并不奇怪。因为明昭陵的主人是明穆宗朱载坖,这个皇帝的存在感实在不算高。朱载坖在位只有6年,也没有留下多少趣闻轶事。他的父亲是明朝在位时间第二长的嘉靖,他的儿子则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万历,这样一来,夹在中间的朱载坖就更加没有存在感了。

但大明王朝却正是依赖这样一位知名度超低、存在感不强的皇帝,才得以中兴与续命的。明穆宗堪称明朝承上启下的枢纽。他在6年的执政时间里,做出了几个重大决策,深刻地影响了明朝的国运以及中国历史的进程。

初春时节,我们走进了明昭陵,因为昭陵是明陵中修复得最好的工程。但我们的兴趣并不在了解明陵的建筑,而在于了解这位昭陵主人短暂而极富历史影响力的一生。

朱载坖生于公元1537年,其生母为杜康妃,其母生前很不受宠,作为第三子的朱载坖在继位顺序上也不靠前,因此,作为皇子的他被封为裕王,就是个太子的备胎。事实上,直到嘉靖过世,这位备胎也没有得到太子的册封,只是作为唯一的在世皇子,不得不即位为帝。1566年,年近30岁的朱载坖登基了,可他并没有什么惊人的表现,也没有发表什么高调的施政纲领。《明史》称赞朱载坖“端拱寡营,躬行俭约”,实际上就是说他实在没有拿得出手的个性亮点,只是沉默寡言,比较节俭,如斯而已。

可就是这样一位个性平庸、口才很差的君主,在短短的6年执政时间内,却干了两件经天纬地的大事。这不能不让后世史家为之啧啧称奇。

明穆宗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隆庆和议”。自明朝开国以来,大明与北部的蒙古族的敌对矛盾就从未断绝过,明英宗在讨伐蒙古部落时,还不幸成为了俘虏。嘉靖在位时,北部边患又趋于严重,嘉靖坚决不同意与蒙古部落和谈,酿成了嘉靖二十九年俺答汗围攻北京城的“庚戌之祸”,直到嘉靖离世,明朝始终无法维持北部的安全,为此消耗的军费以亿万计,但这一切在隆庆手里却以光速得以解决。隆庆四年,蒙古鞑靼部落首领俺答的孙子因为家庭纠纷愤而投奔明朝,俺答举全鞑靼之兵到明朝边界要人,双方形成紧张对峙。随后在内阁大学士高拱和张居正的策划与安排下,隆庆同意派出使者与俺答谈判,事态得以和平解决。次年,朱载坖亲自下令执行和蒙古的通贡互市协议,册封俺答为顺义王。通过开展互市贸易,招抚蒙古族首领,很快缓解大明与北方蒙古族的矛盾,使北方汉、蒙人民有了安定的生活环境,北部边境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和平安宁景象,自此以后百年间,再也没有爆发蒙古族大规模入侵的事件。

对于“隆庆和议”的历史意义,史家纷纷给予高度评价。即使到了晚清,著名学者魏源仍然缅怀这一历史功绩:高拱、张居正、王崇古,张驰驾驭,因势推移,不独明塞息五十年之烽燧,且为本朝开二百年之太平。仁人利溥,民到今受其赐。

朱载坖办的第二件大事就是“隆庆开海”。明代朱元璋就颁布了禁海令,朱棣予以开禁,并组织郑和七下西洋,但宣德时已经停办此事。到嘉靖时期,由于东南沿海的倭患,明朝的禁海令更加严苛。嘉靖所处的15世纪正值欧洲的大航海时期,西班牙、葡萄牙的航船已经来到了中国周边海域,东西方通商的新航路已经贯通,但明廷仍然固守禁海的陈规,造成走私泛滥,而海患更加复杂。隆庆元年二月,明穆宗登基不到一个月,就诏告群臣说:“先朝政令有不便者,可奏言予以修改。”福建官员即上书曰“请开市舶,易私贩为公贩”(私贩指走私商,公贩指合法商人)。明穆宗当即批准了这一奏请。明穆宗宣布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史称“隆庆开海”。此时的海上贸易虽然仍有着诸多管理和限制,开放的月港也只是一处小港口,但明廷毕竟认可了民间私人海外贸易的合法性,并设立了港口允许通商。

朱载坖的开关贸易政策成效非常明显,史载隆庆初,仅月港一地,“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十万,公私并赖”。然而,“隆庆开海”的巨大收益还远远不止于此,从1567年大明开关肇始,直到1644年明朝灭亡,大明的海上贸易始终繁盛不衰,从海外流入大明朝的白银总数大约为3亿3千万两,相当于当时全世界生产的白银总量的三分之一,由此开启了中国的白银时代。可以说,正是隆庆的这一举措,为日后在内忧外患中苦苦挣扎的明朝提供了延长70年寿命的资本。所以,有学者甚至指出,“隆庆开海”堪称为中国近代史之开端。

仅举这两件事,已经足以证明没有个性和才情的朱载坖创造了历史性功绩。可惜他不善于摄生与控制欲望,最终因纵欲而丧生,享年35岁。如果他能够在位时间再长一些,相信他完全可以为大明多干出几件辉煌政事。由他培养并扶植的张居正,后来顺理成章成为万历的帝师与首辅,万历早期的大明中兴局面,其执政班底也是由朱载坖奠定的。

站在昭陵之上,正对着十三陵水库,夕阳的余晖洒在明陵的古柏之上,十三陵水库的粼粼波光回荡着倒影。历史的尘烟已经消散。但历史深处的经验与智慧,却并未随风而去。包容与开放,应该是朱载坖最值得称道的两大智慧。包容才能集思广益,和衷共济。开放才能融通四海,聚集天下财富。看来这两点,既是个人可贵的品格,也是兴国安邦的宝贵智慧。

□辛望 文/图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