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快评
3上一版  下一版4
 
多用高质量劳务品牌解决好“家门口”就业难题
让技能培训发挥更大的作用
学会断舍离 不做“数字仓鼠”
政策护航新能源汽车
医美行业乱象 亟待依法而治
为“外卖小哥”免费理发值得点赞
要打通快递服务 “最后一公里”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3年2月2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多用高质量劳务品牌解决好“家门口”就业难题

 

持续推进劳务品牌建设,有利于促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促进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和迈向共同富裕、满足民生需求。一个地方的劳务品牌含金量高不高,考验着地方政府提供精准就业服务的能力强不强,市场布局的供需对接准不准。

2月13日,重庆忠县拔山镇铭奥家具厂里,“橘城藤匠”李世军正专注指导工人藤编。“这里有我的家和根。”在沿海务工28年后,李世军如愿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近年来,重庆擦亮“渝字号”劳务品牌,用技艺提高劳务“附加值”,以劳务带动产业发展。越来越多的“打工人”不用再外出务工,而是留在“家门口”成为产业生力军。(2月17日《工人日报》)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就近务工人员增长态势要高于外出者:2022年,全年农民工总量29562万人。其中,本地农民工12372万人,增长2.4%;外出农民工17190万人,增长0.1%。越来越多的“打工人”在“家门口”就业,除了外出务工生活成本高、注重家庭幸福外,也离不开家乡劳务品牌“二次腾飞”对“打工人”的吸引力。

以重庆为例。“大足雕客”“酉州苗绣”都与非遗有关。“大足雕客”是全国知名劳务品牌,“云阳面条”遍布全国200多个城市,精美的苗绣开始走向全世界。这些劳务品牌有着鲜明地域标记,浸透着当地文化,“土特产”自带文化基因,当地劳务人员从事这些产业,更熟悉,更自豪。同时,重庆通过建设“智能+技能”数字技能人才培养试验区,全市数字技能人才达到66万人,实施“满天星”行动计划,引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急需紧缺人才5000人。比如,“永川数据工”是全国典型工业经济劳务品牌,现已形成了特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体系标准。数字人才为劳务品牌赋能,实现了劳务品牌二次腾飞。通过用技艺提高劳务“附加值”,截至目前,重庆市已培育劳务品牌126个,从业规模达到240万人,年均经济效益约1700亿元。

这里再以受到人社部称赞的全国知名劳务品牌“粤菜师傅”为例。广东通过成立劳务品牌建设工程领导小组、“粤菜师傅”工程领导小组,近200所院校开设厨艺专业,在校生近7万人,形成人才支撑。通过文化融合,建设了超30条粤菜美食旅游精品线路。同时,返乡经营农家乐可享补贴的创业扶持,让粤菜烹饪技能真正成为农民创业致富的过硬本领。“粤菜师傅”工程实施以来,累计开展“粤菜师傅”培训26.1万人次,带动就业创业63.9万人次。今年,“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劳务品牌工程继续被列入广东省十件民生实事。

持续推进劳务品牌建设,有利于促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促进高质量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和迈向共同富裕、满足民生需求。一个地方的劳务品牌含金量高不高,考验着地方政府提供精准就业服务的能力强不强,市场布局的供需对接准不准。

当然,用劳务品牌解决“家门口”的就业难题,还要在人才培养、薪酬待遇、福利保障、周边配套设施等方面与发达地区缩小差距。这就需要依托当地人文、历史和文化特色,以独特的文化内涵为基础,以市场需求为导航,进一步加大劳务技能培训力度,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加强扶持服务,抓好劳务品牌质量,做好“质量认证”,让劳务品牌从“体力型”向“技能型”“数字型”逐层转化,让更多劳动者掌握一技之长,提高一技之能,从而既能满足当地对技能型人才的实际需求,也提高劳务人员的薪酬话语权。同时,进一步完善优化社保政策,改善就业环境,让劳务人员在家门口就能舒心就业。

□丁慎毅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