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孩子报什么班了?”这是许多父母见面时最爱讨论的话题。0-3岁是儿童大脑发育的黄金时期,也是智力、性格、行为习惯和能力启蒙的关键期。父母因为不想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纷纷加入了早教大军。但是多报班真的对孩子好吗?如何进行比较科学的早期教育?……很多家长对此感到困惑,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听听家长和专家的建议吧。
欧阳女士 全职妈妈 女儿 4岁
是否参加早教班,应先做一些评估
对孩子的教育我还是很重视的,可以说我是全程呵护,努力让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母亲,所以我从备孕的时候就开始看各种教育孩子的书籍,也会经常和同事们一起探讨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我认为,对于孩子的教育,家长是第一责任人,要全程参与孩子各个阶段的成长。
婴儿的身体各个方面发展非常迅速,特别是大脑,在0-3岁这一阶段,大脑的容量、脑细胞、神经突触等都会以指数方式增长。因此,这一阶段也是促进婴儿大脑发育完善,提高智力的关键时期。相信很多妈妈都特别纠结要不要在这一阶段给宝宝报个早教班,我当时也带着孩子去不同的早教机构体验了一圈,发现这些早教机构并不能带给我想要给予孩子的,再加上这三年断断续续的疫情,我最终没有给孩子报早教班。
不可否认,早教班有它的优势,老师专业,课程设计全面,而且有专业的运动器材,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有趣的环境,同时,还可以让孩子增加与其他孩子的互动交流。但也有缺点,头几次课孩子可能还有新鲜感,多了之后,孩子就没有多大兴趣了。我是一位关注孩子健康成长的妈妈,所以我按照自己的想法,每天给孩子安排户外活动时间,给予孩子锻炼大动作的机会。回到家里,我会陪孩子练习精细动作,给孩子读绘本。目前看来,孩子的成长过程还是比较顺利的,上幼儿园之后,孩子很快就融入了环境,对幼儿园的生活很适应。
于女士 私企员工 女儿 3岁
适度参加早教班不等于强迫娃学习
我是一名“90后”宝妈,“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也是我从小听到大的。现在轮到自己做了家长,我一方面很抵触“鸡娃”这件事,想让孩子拥有一个轻松快乐的童年,另一方面,又必须要为孩子的未来考虑,毕竟,将来她一定要面临各种竞争,所以也不能完全放养。经过慎重考虑,我选择了一个折中的办法,让她参加一些早教培训,但是并不强迫她学习。
很多家长包括孩子的爸爸都觉得我是自相矛盾的,既然参加了早教培训,怎么又说不让孩子学习呢?我认为,孩子的成长环境非常重要,在家里,孩子是所有人的中心,她不用争抢就能得到想要的东西。直到参加了早教班,周围都是同龄的小宝宝,孩子的胜负欲一下子就被触发了,开始知道不是所有东西都是理所当然的,洗手要排队,提问要举手,玩具要轮流玩等。不仅如此,她还从中感知到了自己的进步空间,比如,别的小朋友回答问题总是又快又准确,涂颜色不会出格和留白等。经过半年多的学习,我说不上来孩子在学习知识方面有哪些具体的进步,但是却能明确感受到孩子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并为她接下来的幼儿园集体生活奠定了基础。这时,孩子的爸爸也理解了我的初衷,现在会非常积极地配合我给孩子营造一个快乐学习、快乐成长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不再把学习当成一种任务和负担,而是把它当作闯关游戏,她会主动提出来要和我们做“数字闯关”“字母抢答”的游戏,在欢乐的气氛中学到了知识。
作为家长的我们,在陪同孩子参与早教班的过程中也受益颇多。我可以和其他宝爸宝妈交流育儿经验,分享游玩攻略等,是难得的放松时光。如今,每周一次的早教课已经成了我和孩子共同期待的事情。
杨女士 建筑公司职员 儿子 5岁
孩子其实没必要参加早教培训
我家孩子今年5岁,在孩子3岁前报名参加过早教班的学习,根据自家孩子的经历,我认为参与早教培训的意义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
孩子刚刚6个月时,我和先生就去早教机构考察了一番。孩子9个月时,在考察了三四家早教机构后,花费2万多元给孩子报了一个早教班。但因为疫情原因,早教课上得并不连续,实际效果并不好。
早教班分为欢动课、音乐课、艺术课等。欢动课其实就是带孩子玩耍,和其他孩子互动。但由于孩子生病、老师请假等各种原因,每次课程班上的同学和老师都不固定,几乎每次去都是新老师、新同学,孩子都得重新适应,也交不到朋友。正是因为课程上得不连续,本来约定孩子3岁能上完的课程,到了4岁多上中班还没有上完。而4岁再回去上早教班的欢动课,孩子自己都觉得十分幼稚,没意思。
孩子稍微大一点,我们带他去具有拓展性质的各种游乐场,参观博物馆、科技馆等,感觉效果比上早教课好得多。孩子也觉得拓展训练比早教课有趣,在早教机构和其他孩子的互动,甚至不如在楼下小区里和小朋友一起玩儿游戏来得更融洽,因为小区的孩子都是相对固定的,能叫出名字,也能交到朋友。
因此,作为过来人,我个人建议,孩子3岁前不必非去早教机构。主要是因为孩子太小,学不到什么内容,花的那些钱不如带孩子出去旅游,或者多带孩子去动物园、科技馆、博物馆长见识。
著名心理学家、中科院心理所超常儿童研究中心主任 施建农
是否参加早教培训要因人而异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系统而科学的工程。年轻父母或是新婚夫妇在要孩子之前就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考虑有了孩子以后希望他成为什么样的人,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充分准备。
人的生理发展有阶段性,心理方面的发展也有先有后。当新生命来到这个世界上,先是肢体动作的发展,然后是语言的发展,最后是思维的发展,中间可能还伴随着情感等各方面的发展。所以广义上的早期教育是指在心理或者行为发展到某一个阶段的、早期进行的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系统性、科学性的培养。
现在很多人认为早期教育就是把孩子送到培训班去,觉得这就完成了当家长的任务,这样的理解比较狭隘。早期教育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孩子身体健康,做任何事都要有一个强健的体魄,这是第一点。其次,随着社会的发展,分工越来越明确,个人的力量越来越渺小,学会合作是人的社会性中的重要一环。所以家长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要培养其具备良好的三观,即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这是孩子将来成为可以为社会做贡献或有意义的人所必备的。具有良好的社会性,能够让孩子更受欢迎,更能够被社会所接纳。第三,要学习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所以,早期教育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如何让孩子身体健康;二是如何让孩子更好地适应社会;三是如何让孩子更聪明,全面发展的孩子才能适应未来。
现在一般讲究要零起点,不要超前教育,但是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我们要了解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些个体差异。因为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所以早期教育也要因人而异,有的孩子可能发育得会早一些,就需要给其提供相应机会。
识字教育不能够强求,不能要求每个孩子都学,或者必须每个孩子不学,这也要根据孩子不同的情况来看。另外,从孩子视觉发展来看,无论是看书还是看实物,或是看其他图片,对孩子来说是一样的视觉刺激,这种刺激在孩子正常的视觉发展过程中是非常必要的。只要不是过度、密集地让孩子认字,对孩子是不会有伤害的。比如每天给孩子看一个字,一天三分钟,不会影响孩子的视力。对孩子和成人视力伤害最大的是手机、是游戏,所以早期识字教育在适当的情况下是可以进行的。
选择教育机构时不能只听机构的宣传,要看其实际效果,要实地去考察。当你充分了解了自己孩子的特点和儿童发展的规律时,再做选择就会相对容易一些,否则只会盲从,人云亦云。
孩子有没有必要去早教机构,取决于家长自身的状态,如果家长有足够的思想准备,有比较好的教育计划,知识上也有一定的准备,就不是必须要去,因为任何一个外界环境都不如家庭环境,所以是否上早教班要因人而异。
本报记者 任洁 杨琳琳 张晶 马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