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情怀
3上一版  下一版4
 
王专工的“安全小课堂”
以文学之笔绘就“千里江山图”
追回拖欠劳动者工资 依法维护受援人合法权益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22年12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文学之笔绘就“千里江山图”
——读陈福民《北纬四十度》
 

行走在北纬四十度的地理带上,迎着在历史深处奔腾不息的朔风呼啸,耳畔回响着见证各朝兴亡盛衰的铁骑铮铮,《北纬四十度》的作者陈福民以漫长的华夏历史为经、北纬四十度地理带为纬,用文学之笔拨开历史迷雾,借当代文学眼光重新回溯历史,绘就了一幅气势雄浑的“千里江山图”。

《北纬四十度》是一本以史实为底、饱含人文关怀和文学深情的非虚构散文集。历史是由一段段用时间微妙串连起来的片段,游弋于历史海洋中的陈福民,书写停留在历史天空里的关键时刻和重要身影,农耕与游牧文明间的冲突和融合、汉族和北方民族因争夺生存空间而起的征伐,重要人物在时代风云中的人生境遇和命运抉择……书中所收录的11篇文章独立成篇、各自精彩,镌刻着中华文明辗转向前的历史记忆,时间洪流的奔腾中,那些看似破碎的事件和人物,串联和勾勒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脉络。

作为久远的历史风景,有关“北纬四十度”的历史真相早已化作无数的残余片段,散落在时间的河床上。陈福民从史料中挖掘闪光的历史碎片,用事实为体、文学为翼的文学表达方式将特殊的维度和历史片段串联在一起,呈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进程。

赵武灵王力排众议推行的“胡服骑射”政策、汉高祖刘邦御驾亲征反陷于白登的困局、卫青和霍去病以骑兵战术击败匈奴主力的征战、王昭君以娇弱身躯扛起野心和欲望的出塞之路、魏孝文帝全力推行“全盘汉化”政策却遭到失败的无奈、康熙统领的最后一场北纬四十度战争……在这条与万里长城生死相依的地理带上,从公元前300年到17世纪末,场域内的故事情节和人物不断变换,而不同族群间“博弈”的地点场域从未变过。冷兵器主导战争的历史中,战争与和平不断交替前进。北纬四十度线的两侧,“那些不同的族群相互打量着对方,想象着对方,也加入着对方”,曾经为赢得生存空间而开展的竞争,最后实现多民族深度融合与中华文化一体化。

历史本身是客观的,但没有一位历史学家可以跳脱自身去写作历史,描摹历史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为了还原真实的历史,陈福民大量阅读“从‘二十四史’到各种断代史、专业史、历史理论及古人的笔记,还有民族学、边疆历史学、宗教学等领域的专业书籍”,文中大量从史料中摘取的原文,更有不同史料的比对。他深耕于现实和历史的脉络,抽丝剥茧、仔细论证史学家们对同一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不同看法,以文学的表达重述一个个在文学虚构与民间故事中形成的历史人物,一一打开被遮蔽的历史相貌。

他重提被历史忽视的英雄人物赵武灵王,他细说这位极富想象力和行动力的君王,描摹“胡服骑射”、修筑赵北长城等真实历史,也以文学的想象,假设赵武灵王壮志得酬,历史图景的无限可能。他从史海中打捞真实的历史,辩证分析李广难封的缘由,犀利指出李广带兵的不足、太史公对李广的偏爱,以及对卫青、霍去病评价的不公。他为历史上的无名女性们“发声”,以昭君出塞为引,讲述在战争的另一边,她们“以娇弱身躯扛起了历史和民众的诉求,承担着厮杀角逐胜负背后男人们的野心和欲望”,一些男子与她们相比“要逊色太多”。

摊开“北纬四十度”历史画卷,远去的鼓角争鸣日益变得清晰,搅动历史风云的人物纷至沓来,冲突和融合中向前推进的文明进程中,塑造而成的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正在历史的天空里余音袅袅、回响不绝。

□李钊

 
3上一篇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