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困惑:
我是一个比较理智的人,不会随意发泄情绪,能够冷静、专业地应对一切。我认为理性是个很好的品质,能够让我避免情绪化,也能让我做出更加符合现实的计划。然而有时我又觉得理性不是那么的好,它让我感觉很孤独。一方面我无法不设防地对他人坦露内心,另一方面又不愿意倾听别人,总觉得一旦变得感性,就会“虚弱”了。感性让我恐惧,理性又让我孤独,我该怎么办呢?
市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心理咨询师解答:
工作中我们常常提倡理性,所以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话:“工作了就要成熟点,不要太感情用事”“理性会让我们更专业、更冷静,而感性会影响判断”等等。就好像理性天然等同于心思缜密、注重逻辑、心态成熟,而感性就是不够好、需要克制的。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我们在工作中真的不需要感性吗?设想一下,如果一个人做到了绝对理性,那会是什么样子?首先从情绪方面来说,可能会很酷很冷静,不会被感情左右,不会被情绪支配,能够成为一个沉稳、理智的人;其次从行为与决策方面来说,做事可能会非常干净利落,执行力超强;最后从人际交往方面来说,可能只会和别人分享积极的想法与情绪,而很少会坦露消极负面的感受。
听起来是不是很成熟?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如此。但是,绝对理性带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好处,还有一些一直被忽视的不良影响,比如:
人际疏离,无法共情。一旦带上理性的面具不敢摘下,我们就会恐惧、排斥自己感性的一面,同时也会无法忍受别人的感性,以至于面对别人的纠结、挣扎和心理冲突时,就会很没有耐心,这种不够共情的表现会让我们人际关系疏离,进而感到孤独。
产生情绪隔离,无法和真实的自己碰面。理性思维优先的习惯,能够降低负面情绪带来的不适,但问题是,我们无法选择只隔离负面情绪。当我们长期地、持续性地忽视自己的感受时,被忽视的就不仅仅是焦虑、悲伤和痛苦,还有快乐、喜悦和意义感——就好比别人祝贺你搞定一个大项目时,你根本做不到和大家一样开心,虽然你知道自己应该开心,可实际上完全没有,你无法体会到成就感带来的愉悦和满足。
专家建议:
在职场里,感性的力量远远被低估,它不是毫无理智,不讲逻辑,而是人际沟通的润滑剂,也是我们追求梦想的原动力。理性与感性并不是对立的关系,也没有高低优劣之分,你完全可以同时拥有它们,即“理性做事,感性对人”。具体该怎么做呢?
重视自己的喜怒哀乐。遇到挫折时,别对自己这样说:“哭有什么用?能解决问题吗?”“沮丧也无事于补,还是想想办法挽救或减少损失吧。”而是这样对自己说:“我知道你准备了很久,发生这样的事你一定很难过,没关系,你可以允许自己伤心一阵子。”遇到开心的事情时,别对自己说:“这点成绩没什么大不了的,换一个人做也能做成,不要骄傲。”而是这样对自己说:“太棒了!我知道你为这件事付出了多少努力,这难道不值得庆祝吗?”
不批判别人的喜怒哀乐。当别人开心时,别泼冷水:“就这?有什么好开心的?也太容易满足了。”可以这样说:“我感受到你的开心了。”当别人沮丧、纠结、挣扎时,别说:“矫情,多大点事?也太脆弱了。”可以这样想:“虽然没办法感同身受,但对他人来说,这也许真的是一件很难的事情。”
当我们允许自己有情绪、允许别人有情绪时,我们身上感性的部分就慢慢回来了,那时我们才能算得上是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冷冰冰的机器人。
□本报记者 张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