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人物
3上一版
 
借助传统文化打造书香人文课堂
从技术能手成长为“地铁大工匠”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期4
下一篇4 2022年12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借助传统文化打造书香人文课堂
——记2022年北京市优秀教师、大峪中学语文教师李彩川
 

宣讲仁人志士事迹,制定班级文化公约,带领学生通过探寻传统文化感悟家国情怀,将中华文化魅力逐渐浸润入学生血液中……2022年北京市优秀教师、门头沟区大峪中学语文教师李彩川借助传统文化打造书香课堂,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有知识、有文化的明理“读书人”。

巧用经典 将语文实践与德育巧妙结合

参加工作已有18年,李彩川的语文教学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她在雁翅中学和大峪中学一共教了13年的初中语文课,其间她积极钻研业务,参与教改活动,承担各项语文公开课任务。

李彩川与学生共同探索高效语文课堂,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寻找解决现阶段问题的资源,为学生打好知识基础。在她的鼓励下,学生们广泛参与各种语文专题活动,包括传统节日自创话剧、二十四节气晨读课、写给中国古代文人的信、领悟汉服之美等,还曾自主开发生活中的语文学习素材,在活动中提升语文素养。她教出的班级获得过全区语文成绩第一的佳绩。

刚进入青春期的孩子还不定性,容易犯错且不太服管教,李彩川想到用儒家经典开展德育的方法。让初中生阅读全是文言文的《论语》比较有难度,有的孩子起初心怀抵触,她及时举办班会,取得多数人对《论语》的共识,约定让其成为“超级班规”,若有人犯错,则手抄《论语》以示“惩戒”。

经过一个学期的详细阅读与讲授,学生们在谈话中会不经意间带出孔夫子的至理名言,行为举止也潜移默化地发生变化。他们懂得君子重在修身,应学会为他人着想,因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记住做人应重信诺、重践行,因为“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明白思与学的哲理,因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犯过错的孩子不再纠缠于“凭什么批评我不批评其他人”,而应“吾日三省吾身”……

在布置班级文化墙时,学生们特意开辟了《论语》专区,工整地抄写下对自己最有启示的语录贴在专栏中,以此提醒鞭策自己。脾气急躁的学生贴出“不迁怒,不贰过”;爱交朋友的喜欢“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班长抄写了“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还有一个男生写的是“君子不器”,要做不拘泥于某方面作用的人,发挥最大才能服务社会。

带领学生探寻历史典籍树立正确价值观

李彩川从2017年开始承担高中语文教学工作,工作进入第二阶段。根据高中语文课程要求和学生年龄特点的改变,她将教学目标调整为人文情怀与高阶思维培养,比第一阶段的范围更加拓展,内容更加深入,立意更有厚度。

语文课上,学生们诵读传统名篇《孟子·告子上》,当读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时,有学生提出与文章中心思想不同的意见,“老师,孟子为什么会觉得道义比生命更重要?生命如果没了,就一切都没有了。”还有的学生认为这是“傻瓜论点”,怎么会有人为了抽象的道义舍弃生命呢?一瞬间,大家都惊到了。

又是一次语文课,学生们阅读分析汪曾祺的文章《你好,王淡人》,在讨论王淡人医生淡泊名利、舍己为人的优秀品质时,一个学生却表示出对其人其行的不理解,“他自己淡泊名利,却让家人也生活简朴,为了救人还差点丧命,不顾家人的担心与痛苦,是不是有点自私?”

学生的这两次“疑惑”触动了李彩川,她知道这不是简单的语文知识讨论,而是直指目前社会中存在的价值观取向问题,如果不慎重作答,不仅很难取信于学生,更可能导致学生摒弃“舍生取义”的观点。

她静下心,暂停原计划的教学内容,既然“舍生取义”观点来源于儒学的道义与仁爱,她就带领学生去探寻儒家学派的思想根源,寻找这场“质疑”的答案。在传统典籍中,他们找到很多激励后人舍生取义的名言警句,又顺着历史长河追忆那些在家国危亡、同胞受难时能够舍生取义的仁人志士。

之后,李彩川阐述了自己对这场争论的观点,“为什么中华文明历经无数次外族入侵与践踏之后,仍旧能够坚韧顽强地留存下来,并且绵延发展蓬勃不息?因为我们的民族从来不缺乏这样对自己家人‘自私’的人们。每个时代都有利己主义者,但也不会缺少为心中道义而牺牲奉献的‘痴人’,他们的壮举为中华文明的留存与绵延留下生生不息的火种,正是这样心怀天下的‘痴人’,挺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学生们被这番话深深打动,几个之前有疑惑的孩子也陷入沉思。

引导学生从传统文化中领悟家国情怀

李彩川对语文教学的思考没有随着下课铃响而止步。她想到近年来党和国家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语文学科应该担起传承文化的重担,“语文课堂要带领学生发现经典著作中的文化内涵,探寻中华民族精神力量的根源,引导学生树立家国情怀,也不忽视个人的价值观构建。”

作为一名班主任,李彩川充分发挥语文老师带班的优势,把班级文化特色定为“我是读书人”,致力于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把学生培养成具有文化涵养和个人修养的读书人,在集体中做好自我约束与自我提升。同时,师生共同商定了一份收录《诗经》《论语》《苏东坡传》《山居笔记》等书目,贯穿高中三年的“文化书单”,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读书人”的内涵。在阅读中,学生们不断汇总对个人成长有启迪的句子,形成班级文化公约。

李彩川要求每名学生每学期至少阅读两本经典名著,至少参与两次“说书”活动;开设系列班会,带领学生学习中国文化名人的责任担当;推出主题宣讲活动,从传统节日讲到专题人物,孔子的儒家思想、杜甫的心忧黎庶、苏轼的为国为民、文天祥的威武不屈、钱学森的“爱国、严谨”、茅以升的“开拓、专注”……学生们逐渐对这些历史名人的优秀品格耳熟能详。李彩川借助传统文化教育不仅“点燃”了学生的心灵,而且将其内化为学生们的思想动力源泉。

经过三年持续的文化浸润,在高三年级成人仪式上,学生们郑重承诺:“我愿为我的一切负上全部责任。”简简单单一句话,却包含了太多内涵。那一刻,李彩川知道孩子们真的长大了,他们必将走向更好的未来。

□本报记者 任洁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北京市总工会信息中心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DC备案:京ICP备05021144号-2 京公网安备11010602130017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