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严峻复杂形势,作为一名有着丰富战疫经验的“老将”,朝阳区专职工会社会工作者朱军毫不犹豫再次出征。在抗疫的最前沿,他和众多朝阳工会干部一道,全力以赴将工会“娘家人”的关怀带到防疫一线,带到更多职工群众的身边。
以目标为导向
化身“临时楼长”
11月5日,东坝防疫形势日渐严峻,常青藤四期社区划为临时管控区,急需人员增援。接到通知后,朝阳区总工会迅速组织支援力量奔赴东坝。身为工会干部的朱军,一如既往地没有任何犹豫,当即加入支援队伍,成为闭环小组的一员。
“多耽误一秒,就多一分传播风险,居民健康安全就多一分隐患。”对于已经和疫情“交手”多次的朱军来说,他知道在疫情阻击战中,时间就是决定胜负的关键。为此,到达东坝的当天,朱军就和支援小组的“战友”参加了工作部署会,之后直奔管控现场,实地了解小区位置、楼宇及居民人员等情况,以便更好开展后续工作。当晚,从管控小区回到住宿地点已经夜里11点,没来得及吃饭的几人,最后只能选择蹲在路边解决这“战前”第一餐。
“台账的准确清晰直接关系后续工作能否顺利开展。”朱军说,常青藤四期有40栋居民楼,属于封管控前期,各项工作都要从最开始梳理建立。按照工作分配,他承担了其中两栋楼的管控保障任务。化身两栋楼的“临时楼长”,朱军立即协助开展入户采样、环境消杀、解答居民问题、安抚居民情绪等工作。
次日,朱军所在的闭环小组接到上门为居民分发蔬菜的任务,这对朱军来说是一次尽快熟悉楼宇住户的良好机会。当天,他穿好防护服,拎着蔬菜包挨家挨户发放,几趟下来,身上的衣服干了又湿、湿了又干。
“动一下就热汗淋漓,停下来就寒风倒灌,第一次体验到什么叫‘冰火两重天’。”朱军笑着说,在一次次敲门送菜中,他和居民们很快熟络起来,及时完成了台账更新,为后续工作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问题为导向
开通“绿色通道”
“临时楼长”朱军以群众问题解决为导向,积极为他们排忧解难。他特事特办,开通“绿色通道”,尤其是对疫情下急需帮助的老人和儿童。
一天晚上八点,楼里有一位老人在微信群中表明自己急需用药,而且由于该类药品比较特殊,只能提前一天预订,次日送药。朱军得知这一紧急情况后,一边安抚老人情绪,一边抓紧与社区联系,把老人的情况向社区反馈,及时协调药品配送。在各方的协调配合下,当晚九点,不到一个小时,老人就顺利取到药物。
小区解封前一天,一场始料不及的阵雨让气温直线下降,为当天核酸采样带来不小困难。由于采样人数多,而且都集中在一个时间段,朱军万般焦急,最后经过商议,几人合理分配采样时间,同时为有需要的老人、孩子开通了“绿色通道”。
“怎么着也不能让老人、孩子淋雨,老人身体弱,孩子们还着急回家上网课。”同样为人子、为人父母的朱军对此感同身受说。
以需求为导向
冲向下一战场
从东坝支援归来后,并没有给朱军留下多少休息时间。“特殊时期,必须以防疫需求为唯一导向,哪里需要去哪里。”接到朝阳区总工会支援流调的任务安排后,他没有犹豫,转身就冲向下一处抗疫战场。
“一个数据出错,就是一条防线的溃散,流调工作的精准及时与否决定着整条防疫工作链。”这句话是朱军对流调工作的理解,也是他对自己工作的警醒。
为了在最短时间管控到位,将疫情传播风险降到最低,此次流调任务采取小组24小时轮班盯守制,确保精准追踪每一条数据。到达岗位后,由于数据传输时间的不确定性,朱军及小组成员经常要等到深夜甚至凌晨。当人们还在熟睡时,朱军却还在盯着面前一条又一条的数据,电话通话声、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
“别着急,慢慢回忆一下您都去了哪儿?”由于时间过久,电话流调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人员回忆不清的情况,这也为流调工作增加了许多困难。每当遇到这种情况,朱军就用耐心、细心一步步引导人员认真回忆,反复确认,因此有时候一通电话需要十几分钟,甚至半小时,直到精准追踪到人员所有行程的准确信息才放下电话。
就这样,一部电话、一颗心,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朱军在日夜坚守之中,扛起了疫情防控的“硬核”担当。初冬寒夜,像朱军一样冲在防疫一线的工会人还有很多,他们义无反顾地冲在防疫的最前端,以奉献之心和实际行动贡献工会力量。
□本报记者 刘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