暌违九载,终返中超!
11月28日,中甲联赛第32轮,青岛海牛7∶1战胜新疆天山雪豹,在联赛还剩两轮的情况下领先第四名9分(前三名升超),提前锁定2023赛季中超席位。
时光倒回到2013年11月3日,当赛季中超末轮,在北京工人体育场,青岛中能(青岛海牛前身)0∶1不敌北京国安,不幸降级,俱乐部投资人、青岛中能集团董事长乔伟光泪洒当场。2016年,球队又从中甲降级。
蛰伏九年,重返中超,是什么在支撑这支球队?
不抛弃:“一定会打回来”
从中超降级那一刻起,乔伟光就立下誓言:一定会打回来。但此后的经历证明,回归之路并非坦途。
彼时的中国足球尚处“金元足球”时代,无论中超还是中甲,俱乐部生存、立足的门槛陡然提升。作为一家民企,中能集团力有不逮,很难支撑球队短时间内打回顶级联赛。2016年,球队又降入乙级。三年内两次降级,在外界看来,这支1993年成立的老牌球队将就此沉沦。
不过,乔伟光把降级当成了“练级”的机会。回忆当年,乔伟光说:“当时企业确实有困难,很多人劝我放弃,但我对足球有很深的感情,不愿就此服输。而且换个角度来看,避开了中超、中甲的‘金元足球’,外界关注少了,运营成本也低了,我们可以在乙级苦练内功,等待机会杀回来。”
蛰伏数年,随着海牛年轻球员的成长,球队阵容逐渐厚实起来,等到“金元足球”大潮退去,海牛等来了机会:去年以中乙冠军身份升级后,今年又顺利杀回中超,两年两级跳,乔伟光兑现了他的誓言。
不放弃:青训始终是立足之本
乔伟光不仅从未抛弃这支球队,更重要的是从未放弃球队的根基——青训。
当“金元足球”盛行之时,“买买买”成了通行法则,但海牛还在做着看上去吃力不讨好的青训,并请来了克罗地亚教练团队。虽然在一线队投入上无法与中超球队相提并论,但在青训梯队建设上一直对标中超标准。
除了一线队,海牛还有五支梯队活跃在国内赛场。近期举行的中国足协U21联赛被视为各俱乐部后备力量的“试金石”,青岛海牛在有山东泰山、广州、亚泰、河南、成都的“死亡之组”中以小组第二身份晋级第二阶段比赛。近年来,海牛培养出来的王韬、李苏达、郑传辉、邢福等十余人入选各级国字号球队,这既是俱乐部青训的成果体现,也是其今后在中超立足的根基所在。
展未来:站稳脚跟,久久为功
重返中超的那一刻,乔伟光又落泪了,这一次,是喜悦的泪水。
他表示,未来三年要在中超站稳脚跟,俱乐部管理和青少年培养都要跟上,随着U21、U19梯队愈发成熟,一线队将有望取得更好的成绩。“冲甲成功时我说过,我们的最终目标是回到中超,回来了我们就不想回去了。”
“激动过后还是要回归平静。球队的成绩不是评判职业俱乐部的唯一标准,俱乐部的可持续发展才是今后我们工作的重点。”俱乐部总经理张冬说。面对下赛季中超联赛,张冬说:“球队的人员结构肯定要调整,以适应更高水平的中超联赛。一些从海牛走出去的青岛籍高水平球员,都将是我们考虑的重点。”
在张冬看来,球迷永远是球队前进的动力,“这九年,很多球迷朋友不离不弃”。他希望未来球迷能继续为家乡球队加油助威,与球队一起打造一个“魔鬼主场”。
发展足球,既要只争朝夕,也要久久为功,唯有尊重科学、遵循规律方能致远。历经29载风雨尚能留存于中国足球版图,青岛海牛的回归,或将为中国足球发展提供一个借鉴。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