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一行就要爱一行,爱一行就要专一行。”这是2013年初入岗位时,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书记员赵梦芸对自己提出的要求。9年来,她始终践行初心,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
庭审记录是书记员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最能反映书记员工作能力水平的关键环节。不知道当事人说的专有名词怎么打、不了解法官庭审发问的意图、不清楚庭审记录的侧重点……刚参加工作的前两年,虽然赵梦芸的速录技能过硬,但由于工作经验不足和法律专业知识还比较薄弱,在庭审记录上她曾一度备受打击。
为了提高庭审笔录质量,赵梦芸经常向身边有经验的老书记员请教好的经验方法,并主动向法官提前了解案件情况,了解法官对案件重要事实发问的意图。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赵梦芸的庭审记录不仅能够全面准确、客观真实地反映庭审现场的情况,还多次获得法官、当事人的一致认可和好评。她说:“正是因为自己喜欢这个工作,希望把它做好,所以愿意为之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在赵梦芸看来,凡事要有交代、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这也是她在工作中一直秉承的原则。因疫情防控的相关要求,部分庭审工作由线下转为线上,对于个别当事人因不熟悉线上操作方法、排斥新事物或担心线上沟通不清楚而拒绝的,赵梦芸总是会从便利诉讼、减轻诉累等多个角度,为当事人细致讲解、耐心引导。
不久前,赵梦芸就曾遇到过一位因年纪较大,自述不会操作北京云法庭系统而抵触参加线上开庭的当事人。她与老人沟通时了解到,老人住在距离法院98公里的延庆永宁镇。她立即搜索地图,发现如果老人来一趟法院往返需要4个小时车程。再加上当时北京疫情反复,老人行动不便。于是,她耐心地为老人讲述线上庭审的优点,逐步讲解线上操作流程。同时,她还建议老人可以找家中的年轻人帮忙共同操作。
经过一番沟通,老人在赵梦芸多次讲解以及子女的帮助下,终于学会了使用云法庭系统。就这样,庭审最终顺利进行。庭后,老人及子女连连对法院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表示感谢。
“对书记员来说,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往往体现在与当事人每一次沟通接触的过程中。”赵梦芸这样理解。也正是在用心做好每一件事的过程中,她得到了成长和进步。
2021年,赵梦芸在北京市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书记员业务中获得第一名好成绩。
□本报记者 盛丽 通讯员 方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