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特写
3上一版  下一版4
 
“密之语”心理工作室尽显司法温度
渤海镇老旧健身器材“上新了”
18个项目获“城市设计专项奖”
昌平区拟定47.5公里乡村公路大修计划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2年11月2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密云法院立足群众需求引入心理干预机制
“密之语”心理工作室尽显司法温度

 

在密云区人民法院内,有一间名为“密之语”的心理工作室,室内宽敞明亮,坐在柔软舒适的沙发上,便有专业的心理指导师免费为情绪出现问题的当事人化心结、解纠纷,提供针对性心理咨询服务。这让无数人了解到,司法不仅仅是法槌落下的威严,也饱含着春风拂面的温情关怀。

匠者仁心 释放“法学+心理学”叠加效应

2021年9月,密云法院“密之语”心理工作室正式成立。法院弄些“心理医生”来是要干啥?面对这样的疑问,“密之语”心理工作室负责人、密云法院副院长陈琼解释说,“让当事人把心里的话都说出来有利于纠纷得到快速解决。法院的判决通常只能解决实体问题,但利用心理指导师等社会力量的协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拓展法院职能,将柔性活力注入司法工作,更好地实现定纷止争的目的。”

据介绍,这是一支兼具着过硬专业能力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队伍:有从事人民陪审工作几十载的市级先进思想政治工作者,有兼任中科院心理所全国心理援助联盟理事单位理事的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还有任教十余年熟悉未成年人心理发展特点的高级家庭教育指导师。为了进一步发挥专业力量,今年,“密之语”心理工作室还与同心圆心理服务中心开展合作,将具备亲子关系改善、婚恋情感指导、医学健康知识等不同背景的240余名心理指导师纳入人才资源库。

多元且专业的心理服务给了当事人以别样的司法体验。在一起分家析产案件中,通过心理指导师的耐心引导,曾为了遗产大打出手的三兄弟最终同意互谅互让,和平解决房屋继承问题。案结事了后,当事人动情地说,“老师的话说到了我的心坎里,我们家老爷子已经没了,兄弟几个再闹掰,以后在这世上就真成孤家寡人了,我退一步又何妨?”在“密之语”心理工作室,像这样握手言和、一笑泯恩仇的场景时常上演。

定纷止争

实现矛盾在源头彻底化解

法院是居中裁判的司法机关,作出的每一份判决书背后总会有人欢喜有人愁。如何让败诉者“心服口服”,实现“服判息诉”一直是密云法院关注的问题。对此,“密之语”心理工作室成立后,始终关注当事人的情绪与需求,在工作方法上不断寻求突破,探索在执行阶段和信访化解中也引入心理干预机制。

“家事案件中亲情伦理问题复杂交织,往往会导致执行难。这类案件的处理不宜过度适用刚性法律,更应注重执行的效果和家庭关系修复,所以心理疏导能派上大用场。”密云法院执行局法官刘卫东告诉记者,在一起隔代探望案件执行中,痛失爱子的老两口因为无法探望孙子终日以泪洗面。执行法官带着心理咨询师数次登门,充分了解老人、儿媳和孙子的想法与期待,有针对性地提供心理辅导,最终帮助双方重拾亲情。

密云法院综合审判庭庭长王晓芳说:“在司法实践中,很多上诉、信访问题的引发都是因为当事人负面情绪没有得到及时宣泄和化解。给他们一个表达喜怒哀乐的空间,可以更好地从源头上实现案结事了,防控信访风险。”

去年9月以来,密云法院以“密之语”心理工作室为平台,逐步建立起了“调解+心理辅导”信访化解新模式。在处理信访难案、重案时,承办法官可以联合心理指导师,共同对信访人进行疏导开解。通过全面了解信访人诉求、行为以及性格等特征,心理指导师可以很快找准当事人的信访心理动机,有针对性地制定化解方案,做到既解“法结”,又解“心结”。

刚柔并济

全力做好特殊群体权益保护

心理疏导不仅能立足当下解决矛盾,也能放眼未来护航新生活。在一些案件中,很多当事人囿于“家丑不可外扬”的传统观念,不愿说、不敢说,长此以往将不利于妇女老幼等特殊群体的权益保护。因此,在处理相关案件时,承办法官会及时联系“密之语”心理工作室,有针对性地为当事人提供心理疏导。其中,在审理涉未成年人犯罪、抚养关系等案件时,会同步开展家庭情况调查,对遭受内心创伤的未成年人进行情感修复和家庭教育指导;在审理失独、赡养等涉老案件时,会采取团队辅导形式开展家庭诊疗,以耐心的态度、温暖的关怀倾听老年人心声。

在谈及怎样更好地依托心理工作实现特殊群体权益保护时,北京市先进思想政治工作者、“密之语”心理工作室常驻心理指导师金芙蓉表示,“心理疏导不是简单机械的我问你答,一方面我们要把陈述的主动权交给当事人,做一个耐心仔细的倾听者。另一方面我们也会扛起社会责任,在发现有监护不当、家暴侵害等问题时积极报告和介入,引导当事人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据统计,成立短短一年时间,“密之语”工作室开展心理干预36案85人次,为12名家暴受害者提供心理援助,帮助26位未成年人走出阴霾,挽救破裂家庭41个。未来,“密之语”心理工作室和密云法院还将继续发挥主动作用,切实以温情司法守护家国安宁。

□本报记者 王路曼 通讯员 徐昊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