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健康
3上一版  下一版4
 
当妈妈的爱变成了我的一种负担,该如何劝说?
老人冬练不妨“两防两宜”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3上一篇 2022年11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人冬练不妨“两防两宜”

 

俗语讲“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天气日益寒冷,不少医院的老年感冒患者持续增多,有的因此引发了多年不发作的慢性疾病。专家提醒,冬季气候干燥,气温很低,生理机能处于比较迟缓的状态,在这个时期进行户外锻炼,要做到“两防两宜”才能达到健身的目的。

热身防受伤

生活中老年人是冬练最大的群体,而老年人抗寒、抗病毒、抗污染物侵害的能力相对较差,最好将晨练与晒太阳结合起来。当然,晨练前的准备也很重要:可先喝一杯白开水或牛奶、豆浆,最好还吃点面包、饼干之类的东西;然后在室内走动走动,活络一下关节、肌肉,待太阳升起后、觉着有明显暖意时,再外出晨练。锻炼前,要做好充分准备活动。因为这时气温低,体表血管遇冷收缩,血流缓慢,肌肉的黏滞性增高,韧带的弹性和关节的灵活性降低,极易发生运动损伤。准备活动可采用慢跑、擦脸、浴鼻、拍打全身肌肉、活动胳臂和下蹲等。尤其是冬泳下水前,一定要有充分的预备活动。

健身防受凉

冬季进行健身运动,开始要多穿些衣物,热身后,就要脱去一些厚衣服。锻炼后,如果出汗多应当把汗及时擦干,换去出汗的运动服装、鞋袜,同时穿衣戴帽,防止热量散失。俗话说:“寒从脚下生”,由于人的双脚远离心脏,血液供应较少,加上脚的皮下脂肪薄,保暖性差。所以冬季在室外进行健身活动特别容易感到脚冷。平时有些健身爱好者喜欢穿健身鞋过冬,这样不好。因为胶底鞋导热快,不锻炼时脚掌容易受寒,以致引发冻疮、关节炎等疾病。因此一定要注意脚下保暖。

运动宜“赶迟不赶早”

冬季的晴日,气温的变化规律一般是早晨和上午较冷,下午较暖和。而人体活动受“生物钟”控制,人体自身温度也遵循“上午低、下午高”的规律,所以冬季健身的时间选择下午的2:00-7:00是比较理想的。此时,室外温度比较高,人体自身温度也比较高,体力也比较充沛,很容易兴奋,比较容易进入运动状态。而在早晨,由于气温较低,低温对人体的损害主要是造成局部冻伤和全身体温过低。在寒冷环境下进行长时间运动(如长跑等),体温散失过多,会出现头晕、协调能力下降、步履不稳等征象。因此,冬天健身宜“赶迟不赶早”。老年人冬季健身的时间一般应选在14点到19点,因这段时间气温最高,对老年人健身最为有益。

运动强度宜由小到大

冬季锻炼时,运动量宜由小到大,逐渐增加,尤其是跑步。不宜骤然间剧烈长跑,必须有一断时间小跑,活动肢体和关节,待肌体适应后再加大运动量。通过锻炼,感到全身有劲,轻松舒畅,精神旺盛,体力和脑力功能增强,食欲、睡眠良好,说明这段时间运动是恰当的;倘若感到身体软弱无力,提不起精神,疲乏不堪,食欲减,厌恶锻炼,就要注意减少运动量,或改用另一种运动锻炼方式。

运动换气宜采取鼻吸口呼。因为鼻腔黏膜有血管和分泌液,能对吸进来的空气起加温作用,鼻腔的鼻毛和鼻分泌物能阻挡空气里的灰尘和细菌,对呼吸道起保护作用。

冬季健身要提高锻炼的强度和力度,增加动作的组数和次数,同时增加有氧锻炼的内容,相应延长锻炼时间,用以改善机能,发展专项素质,消耗体脂,防止脂肪过多堆积。另外,注意锻炼间隙要适当短一些,尤其在室外应避免长时间站立于冷空气中。 

(陆明华)

 
3上一篇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