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健康
3上一版  下一版4
 
当妈妈的爱变成了我的一种负担,该如何劝说?
老人冬练不妨“两防两宜”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2年11月1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当妈妈的爱变成了我的一种负担,该如何劝说?

邰怡明 绘图
工会提供心服务 职工享受心呵护
更多精彩欢迎关注
“首都职工心理发展”微信公众号
北京市职工心理体验服务系统
https://www.bjzgxl.org.cn
7×24小时免费职工心理咨询热线
4000151123/4000251123
北京市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与本报合办
 

我的妈妈很爱我,但有时这份“沉甸甸的爱”,却让我很困扰,觉得是一种负担。我已经工作好几年了,目前自己独居,但妈妈仍然把我当成一个需要被照顾的孩子,经常给我送饭,周末还过来打扫卫生。我说过很多次不需要她这么做,况且我还请了小时工,可她特别固执,说小时工哪有她仔细。我住的地方和父母家距离不算近,妈妈不舍得打车,每次来都搭乘公交车,中间要转两趟车,我实在不想她这样为我操劳,我该怎么劝说她呢?

市总工会职工服务中心心理咨询师解答:

“妈妈太爱我,以至于我们无法分离”——这是很多人共同的烦恼。一直以来,我们总觉得是因为妈妈的爱太浓烈,才导致母子(母女)的关系过于紧密,难以独立。然而,事实也许要比我们想象得更复杂、更多面,妈妈过度照顾的行为背后,可能不仅仅是出于爱,还有其他被忽视的原因,比如:因为孤独。有些妈妈已经到了退休的年纪,不需要再工作,因此有了大量的空闲时间。一旦突然闲下来,没有了各种任务和目标,妈妈可能就会变得迷茫、无聊,甚至是孤独。而这时,为子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恰好能够打发时间,缓解她们的无聊与孤独感。

或者妈妈是想要证明“我是有用的、被需要的”。很多妈妈年轻时不仅是家里的主心骨,在外也创造了不少的价值,这会让她们感觉自己是有价值的。但步入老年期以后,她们从岗位上退下来,孩子也成了不再依赖自己的大人,难免产生低价值感和不被需要感。于是,为了证明自己还“有用”,她们很乐意为子女做些什么,哪怕只是送送饭、打扫打扫卫生。

还有一种可能,有的妈妈没有做到“心理分离”。心理分离是每个人成长的一个自然阶段——年轻人脱离原生家庭,和父母建立平等、舒适的关系;父母不再试图约束、控制孩子,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然而不是每个父母都能成功做到心理分离,就好比有些妈妈一直以孩子为中心,凡事都习惯性地为孩子出谋划策,以至于在孩子的生活中陷得太深,难以抽身。

专家建议:

如果妈妈的爱让你有负担,且从客观角度上来说,对妈妈本身也很有负担,那么可以尝试以下方法,或许能让妈妈“少爱”一点。

定期联系、看望妈妈。配偶和成年子女是老年人最主要的依赖对象。所以作为儿女,对妈妈最直接的爱应该就是多挤出时间去陪她。即使不能常常陪在她身边,也一定要记得多和妈妈联系,关心她的心理需要,让她不那么孤独。

可以和妈妈“约法三章”。告诉妈妈你不需要她做什么以及原因,比如不需要妈妈给自己送饭、打扫,原因是不希望妈妈太辛苦;但同时也告诉妈妈,你需要她做什么,比如今天回家吃饭,想吃她烧的菜。让妈妈有机会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也让妈妈有机会感受到自己是有用的、被子女需要的。

鼓励妈妈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一开始妈妈可能会很固执,不愿意尝试新鲜事物,那作为子女,我们就要学会观察妈妈的抗拒是真的不愿意,还是只是习惯嘴硬而已。如果是后者,我们可以“先斩后奏”,直接为她们报名或购买学习工具,小小地推动她一下。

鼓励妈妈拓展自己的社交圈。当妈妈的生活只有我们时,那她的世界就会很小;但当她的生活充满各种各样的事物时,她的世界就会很大。所以在平常的生活里,我们可以多多鼓励妈妈拓宽自己的社交圈子,以及学习一些适应新时代的工具,让自己与世界接轨,减少“被时代抛下”的失落感。

作为子女,可能很多人都希望妈妈能够少管我们一点,多爱自己一点,那么就“教会”妈妈如何更爱自己吧!

□本报记者 张晶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