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北京劳动者之歌
3上一版  下一版4
 
做好“奶牛保姆” 保障首都奶源稳定供应
事不畏难,坚决把群众的“急难愁盼”解决好
 
版面导航
 
3上一期
下一篇4 2022年11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做好“奶牛保姆” 保障首都奶源稳定供应
——记北京市畜牧总站党总支副书记、副站长路永强
 

作为北京家畜产业技术体系的首席专家,北京市畜牧总站党总支副书记、副站长路永强在保障首都奶源的稳定供应、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提出的“奶牛保姆行动”,施行至今超过十年,运用科技手段为奶牛养殖户解决实际问题;他打造的奶牛场污水处理示范工程,彻底解决了奶牛场污水处理难题;他建立了一套国内领先的奶牛繁殖调控技术体系,大幅提高了奶牛繁殖效率……

他是“奶牛保姆”,像照顾婴儿一样照顾奶牛

作为家畜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首席专家,为了保证生产端与消费端的齐头并进,路永强提出了“产业一体化管理模式”,与团队成员打造了“奶牛保姆行动”“奶香飘万家”“生猪好管家”“猪肉嘉年华”等多个品牌项目。始终坚持“有求必应、有问必答、有需必到、有难必帮”,深得广大养殖者的信任与喜爱。

长期以来,奶牛养殖场生产经营损失、相关人员的技术水平缺乏等是奶牛养殖者必须要直面的困难。为了提升牧场奶牛健康水平,解决奶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问题,路永强提出“奶牛保姆行动”,构建出了一套科技精准化服务体系,深化了“专家+综合试验站+N个牛场=1个牧场综合服务模块”的新型服务模式,联合在京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推广单位和相关企业,运用科技手段为奶牛养殖户解决实际问题。

“作为‘奶牛保姆’,我们像照顾婴儿一样照顾奶牛,让养殖户获得实在的好处。”路永强说,奶牛养殖经常出现各种难题,若解决不及时,会给养殖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当时,“有困难找保姆”成为了京郊奶牛养殖者的一句口头禅。

有一次,一个养殖场的奶牛连续一个月配种失败,养殖户凭借过去的经验,尝试各种办法还是没能解决问题,于是找到“奶牛保姆”团队。了解情况后,“奶牛保姆”团队12位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第一时间赶往牧场。在经历现场采样、实验室化验后,最终确定是饲料配比有问题。经过针对性调整,奶牛终于成功进行了配种。

在“奶牛保姆”团队传授新技术、新产品的过程中,众多养殖户的观念也得到更新,逐渐将科学饲养、福利养殖、生态养殖、种养结合等理念运用到实践中。

“奶牛保姆行动”项目自2012年启动,施行至今超过十年,共培训各类技术、管理人员7万多人次,推广新技术(产品)455项,覆盖奶牛178.7万头次。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测算,通过新技术的推广应用,直接经济效益达到17.09亿元。

谈到收获,路永强说:“通过亲力亲为的技术服务和实验数据,我们改变了广大养殖者的观念,这是最令人欣慰和振奋的地方,也是对奶牛养殖产业最大的贡献。”

他是创新高手,提供切实可行“北京方案”

创新模式、构建体系、突破技术……多年来,路永强一直致力于畜牧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工作。

在北京市畜牧总站持续推进北京农业实施“调转节”,发展低碳循环农业的新形势下,路永强主持建立了以“一室三平台”为核心的养殖场温室气体排放监测体系,实现养殖场温室气体排放数据收集、在线核算、自动评测和因子矫正等功能,填补了国内行业空白。该项工作的实施在畜牧生态养殖方面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过去,合作社的奶牛每天产生几十吨的污水,无处排放,严重影响了养殖场的正常生产,成为养殖场生死攸关的难题。路永强带领课题组刻苦钻研、潜心研究,在近40℃高温下忍受着蚊虫叮咬,经过数百次试验,终于突破了养殖场高浓度有机废水处理关键技术,打造了以“连续回分式活性污泥处理工艺”为核心的奶牛场污水处理示范工程,彻底解决了奶牛场污水处理难题,同时解决了夏季牛场的臭气、蚊蝇滋扰等相关难题,为畜牧养殖场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北京方案”。

路永强还带领课题组,通过科技创新,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奶牛繁殖调控应用技术,建立了一套国内领先的奶牛繁殖调控技术体系,大幅提高了奶牛繁殖效率,使能繁母牛产犊率增加20%,母犊率增加9%,缩短配种期5-6天/次/头,示范场奶牛平均胎间距由2015年430天缩短到2021年395天。该项技术覆盖北京95%以上牛群,为奶牛场增加经济效益2亿元以上,有效提升了奶牛繁殖效率,加快奶牛遗传改良,提高全市牛群生产水平。

他是援藏干部,完成拉萨白鸡育种改良

工作30多年来,路永强一直致力于农业一线技术研究与示范推广工作。2007年6月21日,作为一名技术干部,他踏上了一段为期3年的援藏征程。

援藏期间,路永强在拉萨市农牧局分管畜牧兽医工作,同时负责拉萨种鸡场的相关技术工作。鸡场主要品种中的拉萨白鸡是西藏科研人员经过数年努力培育而成的优良蛋鸡品种,具有孵化率、成活率高,抗逆性强的优点,深得农牧民群众喜爱。但由于选育工作没跟上,拉萨白鸡出现生产性能退化趋势,给西藏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带来困难。

当时,拉萨与北京农牧部门非常重视这一难题,路永强和其他北京市对口援藏干部积极争取到了北京市畜牧兽医总站和北京市华都峪口禽业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投入的20多万元支持,引进了国内优良蛋鸡品种“京红一号”和“京白一号”,从育种改良根源上解决了问题。

除了技术层面的工作成果,拉萨的生猪、活禽交易市场也在这一阶段得到了革新,交易秩序与规范度、营商活力与创新力都有所提升。离藏返京时,许多人写信表达了对他的肯定与感谢。

回到北京,路永强常常回想起援藏的经历,记得2010年元旦的前夜,伴着高原缺氧的环境和零下20摄氏度的低温,路永强在户外路口执勤。漫天大雪铺满了道路,他就在纷飞的雪花中送别了充实的一年,迎接了新年的钟声。“现在回想起来,其实,这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从西藏回来之后,这段经历始终激励着我攻克一道道难关。”路永强说。

□本报记者 孙艳

 
下一篇4  
   


主办:劳动午报社 运营管理:劳动午报社 版权所有©2013-2014 技术开发:正辰科技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东铁营横七条12号 邮编:100079
ICP备案:京ICP备20012564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602200849号

 

关闭